乱世佳人

已完结

主演:唐嫣,陈键锋,罗晋,谭凯,徐麒雯,苏青,杜俊泽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1

 剧照

乱世佳人 剧照 NO.1乱世佳人 剧照 NO.2乱世佳人 剧照 NO.3乱世佳人 剧照 NO.4乱世佳人 剧照 NO.5乱世佳人 剧照 NO.6乱世佳人 剧照 NO.13乱世佳人 剧照 NO.14乱世佳人 剧照 NO.15乱世佳人 剧照 NO.16乱世佳人 剧照 NO.17乱世佳人 剧照 NO.18乱世佳人 剧照 NO.19乱世佳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她的野性和骄傲,坚强与倔强,不甘弱示或屈服

弗兰克中弹死亡,艾希礼负伤逃亡,在白瑞德帮助下回到梅兰妮身边。斯嘉丽再次成为寡妇,此时,白瑞德前来向她求婚,她终于与一直爱她的搞私运军火和粮食致富的白瑞德结了婚。一年后,女儿邦妮出生,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他跟斯嘉丽的感情却因她忘不了艾希礼而破裂。斯嘉丽再次怀孕,但在和白瑞德的争吵中滚下楼梯流产。白瑞德感到内疚,决心同斯嘉丽言归于好,不料就在这时,小女儿邦妮意外坠马摔死了。与此同时梅兰妮终因操劳过度卧病不起。临终前,她把自已的丈夫艾希礼和儿子托付给斯嘉丽,斯嘉丽不顾一切扑向艾希礼的怀中,紧紧拥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无法再忍受下去,转身离去。面对伤心欲绝毫无反应的艾希礼,斯嘉丽终于明白,她爱的艾希礼其实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当斯嘉丽赶回家里告诉白瑞德,她是真正爱他的时候,白瑞德已不再相信她。他决心离开斯嘉丽,返回老家去寻找美好的事物,被遗弃的斯嘉丽站在浓雾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她期盼着美好的明天的到来。至今记得亚特兰大的战火中她奔走的背影,裙裾摆动。她的野性和骄傲,坚强与倔强,不甘弱示或屈服,瑞德与她是相似的。如果瑞德爱上的不是郝思嘉,一定不会掉进那个自掘的陷阱里。对于郝思嘉佩服之极,对于瑞德,感动了,且唏嘘而惋惜

 2 ) 绝不挨饿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的家长在电视台工作,于是我就有了很多借录像带的机会。当时阴错阳差的借了一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电影《乱世佳人》。当时我没看过《飘》,对这部电影更是没有概念。完全是为了打法时间而看,一看就欲罢不能。
        
影片一开始吸引我的当然是美丽的南部风光与南方美女。绿草地上一座如同奶油蛋糕般美丽的白色庄园,穿着白色蓬蓬裙的郝斯嘉明眸皓齿,猫一样灵动的绿色眼珠左顾右盼,看究竟选哪位幸运的年轻男士去拿饮料。这样的任性,倔强,意气风发,这样的美丽,又如同一个普通的女孩一样充满缺陷,所以情路坎坷。

可这些,南部的塔拉庄园,穿着军服的美国男人,19世纪的大蓬蓬裙,还有黑妈妈灰色罩服下的巨大红色纱裙在类似的电影里也能窥之一二,郝斯嘉单恋的爱情故事更不是什么希世珍品。只有白瑞德迷人的小胡子和性感的声音还算特别。不过就算再加上费雯·丽的绝世容颜,单凭这些也不会让我在这么多年里一直念念不忘。

我忘不了的,是电影里南北战争时郝斯嘉带着梅兰妮顶着炮火纷飞一路出逃,白瑞德与郝斯嘉在橙红色的冲天火光里深深亲吻的剪影;我忘不了的,是郝斯嘉从容的扯下绿色天鹅绒的窗帘围到身上,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的小聪明小得意;我忘不了的,是郝斯嘉重回塔拉庄园发现田地荒芜家业衰败,她在紫红色的夕阳照耀下从田地里拔出来一个萝卜,连泥土都未擦去就狠狠的咬了一口。这个倔强的女人面对夕阳,双手握拳高举双臂用尽全身的力气向苍天呐喊:“我以后绝不挨饿!”悲壮又舒缓的音乐这时候突然响了起来,郝斯嘉纤细的背影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影子。

很难说这部电影,还有后来读的《飘》究竟给我的人生以什么启示。可是郝斯嘉绝不挨饿的宣言,还有她在紫红云霞里的背影却永远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里。这部电影我一共看了五次,这个片断竟让我五次落泪。不管我是否喜欢郝斯嘉的个性,不管我是否容忍郝斯嘉的缺点,这样的坚定与勇气,这样连战乱都打不夸的女人,生命力顽强的如同春天的野草。看到她,生活就总有希望,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

 3 ) 乱世佳人

影片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的爱情故事。郝思嘉一直爱着艾希礼却得不到他,在战争爆发那一天,她遇到了白瑞德。两个人历经磨难,白瑞德一直对她不离不弃,但直到他最终离开,郝思嘉怀着对艾希礼的幻想让她看不清瑞德对她的深爱,也看不清她早已对瑞德的爱。

费雯丽完美的诠释了我心目中斯嘉丽的形象,一双美丽的绿色双眸,坚强,自私,贪婪,狡猾,固执… 上天赐予她与生活一次次打击抗衡的勇气和力量。

而亚特兰大战火中她奔走的背影,裙边摆动,野性骄傲,不甘屈服。在夕阳余晖下,手捧心爱的塔拉庄园的泥土,对上帝起誓即使让她去偷去抢也永远都不要再挨饿。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会决定着一生的大方向,骨子里的东西不会因经历而改变,太执拗的人确实能追求到一些东西,但往往看不清自己的内心。 I have been faithful to thee, Cynara! in my fashion.I have forgot much, Cynara! gone with the wind. I'm sure he'll be back. Afterall,tomorrowisanotherday.

 4 ) 你他妈的承认我爱你怎么了? ??

你他妈的承认我爱你怎么了?怎么了?少块肉了还是掉血了?能怎么了?自尊心这么重要么???
原谅我只是想吐槽
这世界上多少孽缘,多少错过,就是因为不说

以下 just fiddle-dee-dee

六年级以前,没啥书好看,除了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就只能看365天天天讲故事and少年报and——尼玛作文书!!!
不过还好,感谢我那堆当时当小说书散文集甚至是认字大全的作文书,其中某个感性的姑娘写了篇关于《飘》的读后感,让我第一次接触名著。
所谓名著,就是时光淘汰不了的畅销书。
所以,哪怕这本书我从六年级看到如今大学三年级,还是那么有嚼头。
六年级的时候,我看第一遍,坐在当时街道小区的图书馆儿童阅览室里面
拿着本薄薄的《飘》的简易版,浓缩就是精华,粗粗阅读了这个故事。
啥也没看懂,只知道,女主角叫郝思嘉,男主角叫白瑞德。
印象最深的是郝思嘉枪杀了一个北方佬,疑窦的是美国杀人为嘛不犯法?要是不犯法,我能不能把班里那个妖里妖气作天作地的白痴女杀掉?省得碍眼?
尼玛还没正式进初中,我就有这种危险的反人类反社会的想法了?


初三,我买了飘的全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当时还算上佳的译作,不像如今这么水,把心爱的村上春树和川端康成翻译得里里外外透着傻逼腔。我喜欢他们把人名翻译成斯嘉丽和瑞特巴特勒,感觉就是比那种硬生生为迎合中国人的翻译要舒服很多。可惜,我光买不看,为了努力备战中考,读掉这么厚重的上下册小说,是极端奢侈的。于是我选择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法,看电影。电影再长,也就4个多小时,比看小说节约时间。于是,我认识了一个美女,叫费雯丽,认识了一个帅大叔,叫克拉克盖博。他开启了一个萌芽少女对优秀成熟男性的向往和花痴情怀,从此成为大叔控,欲罢不能。我发现美国人吃饭很高热量,动不动就巧克力奶油乳酪玉米饼,棉花在那里属于很高级的必需品,貌似不仅是用来盖的,还可以当别的东西,重要到足以支撑起一个家庭。美女总是引人注目,哪怕斯嘉丽俩个妹妹怎么吹胡子瞪眼,那个小姑怎么看她不顺眼,都不能抹杀夺走她一点点的光芒。美女还要会跳华尔兹,探戈,在舞场上啧啧生光,羡慕得人下巴都掉下来。我觉得跑船的都会想瑞特那样深情多金神经质,喜欢独树一帜别出心裁特立独行,以爱人难看为乐趣,却总能骚到痒处,说不出的受用。讨厌艾希利唯唯诺诺畏畏缩缩,总觉得他是爱无能,心爱斯嘉丽却死不承认,是个搞暧昧的高手。梅兰妮很伟大,只可惜,我不爱这么伟大的女人,让身边每个人都觉得天生欠了你点什么。

初三毕业,我终于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我把在书橱里躺了半年的《飘》翻出来重新阅读,很认真很专注很虔诚得读了半个月,字字珠玑句句较真。似乎能把里面复杂的情愫和难解的政治背景搞得清楚一点了。这次大概是我最认真读《飘》。

高中的时候,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作品,我的阅读参差不齐。加上时间紧,学习忙,大部分都是囫囵吞枣咽下去拉到,真的记住也没多少。不过,每当不愉快的时候,郁闷了,得闲了,哪怕仅仅是因为手头没片子看空虚了,也会翻出两张年代久远的DVD打发寂寥时光。频率最高的,就是《乱世佳人》

2009年,乱世佳人70周年,我再一次翻出电影重温,心情低谷的时候,看什么都不带劲。我发现里面的人都欠扁。斯嘉丽欠扁,不早早认清自己最终爱的是谁,为嘛死死抓着艾希利这个软肋不放?瑞特欠扁,为嘛你爱她,却总要调戏她,和她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欺欺人自己不爱她,还他妈的转移爱到女儿身上这么弱智,最终人家好不容易承认爱你了,又不干了,来个离家出走,你他妈要虐谁啊?虐女主还是虐观众?梅兰妮欠扁,成天弄得自己很伟大很圣人,说的一切都是对的?你真的能明白斯嘉丽在绯闻铺天盖地的时候还要硬着头皮参加艾希利生日宴会的那份尴尬么?明白么?艾希利就更欠扁了,自己爱的是谁从来都没搞清楚过,沉浸在两个女人疯狂爱你的暧昧中不能自拔迷失自我了,你倒是带点男人的阳刚和决绝出来呀?

等我走过看什么都不顺眼,见啥都抵触的二逼岁月回头看,欠扁的其实一直都是我自己。好好的名著,你就不能看出点人五人六的东西么?偏要这么极端偏激整的自己不开心为嘛呢?

其实所有故事从来都没脱离过两个字——人性!
我明白了,小时候不明白的种种,以我自己的方式。
我明白了,其实艾希利根本不适合斯嘉丽。正如他自己说的,斯嘉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婚姻的意义,他爱斯嘉丽,但不是男女之爱,他视她如妹,如亲人,爱护她,愿意她永远快乐,但那不是爱。好在,他明白什么是婚姻,他选择了一个和自己很相像的女人,那种相像,是性格上同样地恬静温婉,柔情蜜意。只有他的梅兰妮,才能读懂他面对战争时从心底而生的恐惧,他是十二橡树的主人,是这群末路贵族的拥护者,他不能轻易将自己的恐惧告诉别人,他伪装强大,在男人们的争论中坚信着战争的胜利一定属于南方,但是,他欺骗不了自己。只有面对梅兰妮,他能释怀,不必装英雄,外柔内刚的梅兰妮会轻轻安抚“you're afraid of what happen if the war comes, aren't you? but we don't have to be afraid for us. no war can come into our world,Ashley, whatever comes. I'll love you, just as I do now, until i die" 这样的安抚,给了男人最大的慰藉。这样的相知,16岁的斯嘉丽永远也不能达到,她只有属于少女的满腔狂热,自欺欺人坚持这自以为正确的爱情。他之所以没能清清楚楚拒绝斯嘉丽一次次的求爱,没能挡住斯嘉丽热情真切的目光,没能否决自己对她没有爱情,只是在每一次差点双唇紧凑浑身发烫的时候适时得推开眼前这个女孩,完全是一个男人的虚荣心,懦弱和道德底线彼此纠缠的结果。面对一个爱自己的女人,很少有男人能够抵抗从心里油然而生的优越感,女人的爱慕会给他们极大的鼓励,不管这个女人他爱不爱。更何况,她还是个青梅竹马的妹子,她还那么年轻,精力充沛,她承载了他最无忧无虑时光中美好的情愫,他怎能拒绝?而且,这个女人在日后又一次次帮助他,保护她,支持他,是除了梅兰妮以外对他最好的女人,他怎能拒绝?他怎么能看清,他的拒绝,于她也许是种解脱?


我明白了,梅兰妮其实给了斯嘉丽很大的压力。她真的很伟大,确实。平心而论,我并不希望身边的朋友有像她一样的。她做得每件事,都出自衷心。她见到斯嘉丽第一眼,就对她说“oh,Scarlett,you have so much life, I've always admired you so. I wish I could be like you.”出自肺腑。当她们真的成为姑嫂,“we're really truly sisters”,她也是由衷的高兴。她从头至尾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却时时刻刻处处给了斯嘉丽压力。她是她爱的男人的正牌夫人,她那么完美,让斯嘉丽无所适从。亚特兰大的舞会上,她崇高得将自己的戒指捐献,为了帮到战场上的人们,好伟大,让斯嘉丽不得不也摘下自己的戒指,才会显得不那么次。她每时每刻不再说,她又多么多么爱斯嘉丽,让“不那么爱她”的斯嘉丽很被动,时时刻刻处在下风。艾希利从远处来,她可以光明正大情之将至的奔向自己的丈夫,扔下自以为爱慕艾希利的斯嘉丽只能眼睁睁看着,被MAMMY拉住,被残忍得提醒,他们才是夫妻,你什么也不是。斯嘉丽终于嫁给瑞特了,可是眼前这个男人,对所有人嗤之以鼻,却对你恭恭敬敬,斯嘉丽感到无名的压力,连个抒发的地方都没有。当她真的只是将艾希利当做朋友,老友相会,却莫名其妙变成一桩丑闻,所有人都误解,连瑞特也妒火中烧渐行渐远,梅兰妮大方得将她拉进生日宴会,哪怕梅兰妮真的心无旁骛,斯嘉丽能够当做什么事都没有么?深深得感激之外,难道就真的不想骂一句“我操,凭什么又是你来当好人?”我知道,这番言论很赤裸裸,但真的是人性。装逼也是一种本领,我不相信梅兰妮真的不介意自己丈夫和斯嘉丽之间的不清不楚,不过可贵的是她真的做到了装逼到死,完全视若无物,成功的将自己塑造成了道德模板,始终处于制高点上,让人恨都恨不起来,斯嘉丽最后终于臣服于自己的装,承认了梅兰妮是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女人,不包括她妈妈的话。原谅我邪恶了,把一个这么完美的女人想得那么邪恶,真神阿拉原谅我!

我明白了,瑞特就是个奇异的存在。这个男人从来没把爱情当回事情,也没把女人当回事情。甚至,他有很深的大男子主义,深入骨髓。不过,南北战争时代的美国,开放的程度也不过如此,妇女解放还没做到极致,可可香奈儿还没出生呢!他很少爱上女人,但他不缺女人。他之所以能够风流场上来去自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有钱。他浑身充满冒险精神,视道德礼数于无物,以至于在家乡查尔斯顿混到呆不下去。跑单帮穿越封锁线,也不过是为了钱,他早早得明白,财富就是一切,讥笑那帮南方佬以为靠着祖宗留下的名分就能坐吃山空一辈子这么弱智。好不容易出现了那么个女人,让他前所未有得心动了,他还不愿意承认。他一直都不愿意承认。他反复说服自己“I'm not in love with you any more than you are with me”,将自己的独身主义和爱情是神马精神引以为豪,孜孜不倦得发扬光大,让眼前这个自己爱到骨子里的女人始终没那个胆子相信,原来这个男人真的是爱我的。他在风月场上这么久,见多了女人,也明白女人的那些心思手段,他习惯了面对女人采取高姿态,就像他面对无知而无畏的南方佬采取蔑视态度一样,他从没想过爱情也能让他变得这么失去自我,这么嫉妒,而嫉妒,他从来都是不屑的。于是他开始抗拒,他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宠,一方面请她跳舞,送她帽子,肆意得释放她苦苦锁在身体里的激情,让她在面对礼数制约时极尽全力得克制瞬间瓦解,他享受着看她蜕变的愉悦;另一方面,这个女人在战争的洗礼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她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照顾怀孕的梅兰妮,坚持着回到塔拉,一手撑起一个庄园,她变得越来越坚强,早就和早年娇滴滴得乡间女孩判若两人,守寡没击垮她,贫穷没击垮她,吸引他的不仅仅是她的桀骜不驯,更有别的南方女孩从来不具有的坚强;甚至,这个女人,为了守护自己的庄园,守护自己家的理想,宁愿屈尊去讨好他,更加不能小觑了,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爱她,在看到她粗糙的双手时更加爱她,爱,于是拒绝。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毅然离去,放任她一个人带着弱不禁风的梅兰妮,刚刚出生的婴儿和一个只顾添乱的黑奴,一步一步艰辛得回塔拉,自己却不管不顾。他以为,这个女人撑不下去的,他索要了她今生最后一个吻,满足得留下虚伪的祝福,给了她可以用来对付北佬也可以用来自尽的手枪,头也不回得走了。没想到,她居然在如此尖刻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的生活下来,而却为了家园卑微得屈尊求他的怜爱,只为300美金的税金。瑞特巴特勒的名字在这个女人心里,抵不过300美元的税金,他怒了。愤怒于她对自己的不在乎,更加愤怒于自己对她的更在乎。也许,斯嘉丽走出监狱的同时他就后悔了,却没来得及阻止她再一次无爱的婚姻。他悔不当初。终于和她结婚了,大男人至上主义又犯了,他利用自己的金钱,给了她最好的生活,全心全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他的脚踩到了艾希利的相片,真的纯属无意,却造成了再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的误会。在爱情里,这个男人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卑,嫉妒得发狂,却拼命去掩饰,将满腔浓浓爱意转投到了女儿身上,毫无节制得宠爱。他明明有很多机会去挽回,明明可以更理智得去审视眼前这个女人,他应该明白,这个女人早就被自己收服了,却在爱情面前犯了所有人都无法避免得错,把自己卑微到尘埃里,宁愿去相信空穴来风的流言,明明为她再次怀孕欣喜若狂,却硬要伪装克制出一幅轻薄无情的嘴脸掩饰自己的不自信,甚至以折磨对方为乐,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我相信,他是自责的,他后悔,他的出走,更是他后悔的表现。他始终不相信自己真的得到了爱情,哪怕最后,斯嘉丽终于说出自己的心声,他还是不相信,因为最后,他已经没有立场去相信了,他也不曾始终扮演保护她的角色,他也曾深深伤害过自己深爱的女人,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再去像以前那样爱她了,过去再也回不去了。他们不可能像新婚那样单纯无障碍的相爱,因为争吵已经发生,流产已经发生,邦妮的死亡也已经发生,梅兰妮的死亡,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可以始终扮演和事老的角色都死了,他俩,还有什么理由再在一起?还不如相忘于江湖。于是他走了。

我明白了,斯嘉丽身上背着,所有女人的一切通病。她在该任性的时候肆无忌惮得任性着。她单纯狂热得相信爱情,尽管她不懂,她错以为自己深爱一个不爱的男人,自顾自得一往情深。在不懂爱的年纪,勇于不顾一切去爱,为了赌气折磨眼前这个根本没那么在乎自己的男人,负气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早早得守了寡。她在很早的时候,就疑问过自己“why does a girl have to be so silly to catch a husband”,婚姻不重要,爱情才重要。这个女人天生需要爱情。她精通调情,却不懂真爱情的表达。女人都有近视病,看不到眼前的好,看不到身边的男人。天真的她还没办法看透男人,看不透艾希利,看不透巴特勒船长。但一切都不妨碍她狂热得爱恋。除了这些,她还坚强,战争既然压不垮她,就不能妨碍她去追求幸福,保护自己坚持保护的家园。她骄傲倔强,从来不曾解释自己,于是和身边的人误会重重,唯有梅兰妮懂得。她和梅兰妮的关系更加微妙,她一定不止一次得烦这个崇高的女人,却怎么也离不开她,在心里上越来越依赖,甚至像早年依赖母亲那样。后来,她做起了生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雇佣奴隶,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怕了挨饿,于是她变得越来越有钱,却原来越孤独越来越累。她早已不爱艾希利了,所以才能放松释怀得和一个他像老朋友一样叙旧,说一声我们回不去了。她始终对这个老朋友很好很好,体现了人性最本真的纯善。被昔年的对头大肆散布谣言,她怯懦了,宁愿躲在家里,怎么也不肯解释一句。她多像我们啊,谁没在年轻时爱过两个傻逼,无视真爱自己的男人,一次次受伤之后发现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于是辛辛苦苦支撑自己,终于迎来好日子了,物质满足了,精神又空虚了。在感情上永远斤斤计较表面的得失,却无数次夜晚辗转难眠只想痛饮至醉,用酒精来疗伤。遇到难题了,明天永远回来拯救她,根本不需要今天就和自己过不去。她活出了大部分女人渴望的真性情,所以活得这么耀眼,惹人爱,让人嫉妒。我都嫉妒她

唠嗑这么久,倦了
我发现这样下去自己肯定早衰了
也真厉害,能有这么多废话
就这样吧

 5 ) 猩红色的守望

        如果性格可以用颜色来描述,那么《飘》的作者在定下角色的名字时就有了定论。斯佳丽Scarlet猩红色,瑞德 Rhett 红色。媚兰 Melanie 黑色,阿希礼 Ashley 灰色。两对夫妻的名字是同一色系的。想起瑞德对斯佳丽的话,第一次见面,我就知道你是我一辈子等待的女人,因为我们是同一类人。

        这一对互相斗气的爱人,一样对生活充满激情,对命运绝不认输。自私,坚强,吝啬给与,仿佛每一件事情的付出都要合算对数。如非因为阿希礼在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斯佳丽也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媚兰,甚至失去了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机会,她不会像梅兰那样无怨无悔,不冷静的咒骂和哭泣是她给自己的护身符。而风度翩翩的白瑞德船长,即使看见穿着窗帘改装的衣服的斯佳丽,满眼是藏不住的赞叹,还是因为识破了斯佳丽的欺骗而狠心地拒绝了她。他们对对方的爱,因为太像爱自己,而变的挣扎,无奈。哪怕后来他因为在忘不了阿希里的斯佳丽身上吃尽难堪,只好将爱转注在女儿身上,其实不也是因为邦妮像极了起初令他心动的斯佳丽么?狂妄地可爱,热情而没有心机,却没有后期成熟的斯佳丽的坚忍残酷。是邦妮,令白瑞德船长找回了一个男人受人依赖的尊严。

        影片中最暧昧不清的是媚兰和阿希礼这一对。一直在怀疑,阿希礼对斯佳丽究竟是什么样的爱。像一开始他看似安慰地对斯佳丽说:“你多么希望拥有你对生活的热情。但是我不能娶你,梅兰了解我,我们是同一类人,我们会幸福。”阿希里的十二棵橡树,最终毁于战火,而斯佳丽的塔德却因她不择手段的挽救而幸存下来。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把塔拉庄园比作从浩劫中浴火重生的南方,而阿希利的十二橡树庄园则是再也回不来的美好记忆。像阿希里本人,始终是温润如玉的贵族,在劫难中只能靠斯佳丽这样不拘小节的人来保全。有的人很不喜欢阿希里,梅兰夫妇这“温柔而无用”的一对。其实,读过小说的人都看得出来,作者在阿希利身上倾注了更多感情,算是对随风而逝的优雅的老南方的挽歌。同样,白船长最敬爱的人始终是梅兰,这个柔弱得没有人气,圣洁得像天使的女人。从她应对警察的冷静机智,和不计前嫌在宴会上保全了斯佳丽的面子,还有对妓女贝拉的友好,都看得出来,她是这出剧里最聪明的人,像上帝一样旁观着和悲悯着。她和阿希里是真正相濡以沫的一对,然而他们的相像,不像另外一对那样针锋相对,而是融为一体,在这混乱的时代保全旧时的优雅,又何尝不是一种可贵?

        斯佳丽一直崇拜着她高贵善良的母亲,不知道她有多少次哭泣着说,幸亏妈妈看不见我现在的样子。她对母亲的崇敬,和对阿希里执拗的爱,就像对老南方的高雅生活的追忆和向往。而磨难赋予她身上的蜕变,终于使她坚强地面对了现实,哪怕和“曾经迫害,杀戮我们的北方佬”合作。她坚守的,只是阿希里的爱,再是塔拉庄园,然后是瑞德,最后又回归到塔拉。她是始终是如此纯粹的一个人,像猩红色,热烈而彻底。当她在漫天红霭中立起身来,对自己说出“tomorrow is anther day”的时候,我知道她终于明白了自己最离不开的东西,是塔拉,是瑞德,是自己的根。在曾经和父亲并肩站立的土地上,那些失去的东西,她一定能等到它们的归来。

 6 ) 横亘古今的爱情

“有一种感情叫做爱情,横亘了时间,超越了空间,也跨越了俗世间的种种阻隔;有一种意志叫做坚强,承受了岁月,洗练了沧桑,亦抛却了陈腐的累累束缚;有一种心态叫做从容,化淡了苦痛,抚清了酸涩,只留下一颦一笑间的云淡风轻……” 有人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不管什么时候谈起都保持着它最初丰韵的颜色。所以爱情永远是人们谈论的经久不衰的话题,爱情题材的文艺作品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记就会深刻的多。 《gone with the wind》(飘)是这样一部作品,不论何时谈起爱情人们都会先想起它。但它又不仅限于此,它所涵盖的主题要远比爱情宽广的多。这才是它长盛不衰的原因,它是一部史诗,把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把美国内战时期的南北的对抗,把尊严和人性,穿插在一段爱情的纠葛之中,让人看完之后不禁唏嘘不已,但同时也可以感到它内在的厚实的文化底蕴。 一部拥有神话一样地位的作品,从一个叫斯嘉丽的年轻的女孩的心路历程向我们娓娓道来。 有人称这部小说是中国女人必看的一本书,恐怕说的意思是让被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压迫的中国女性去看看一个女权主义的典型,是如此为争取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吧! 对,斯嘉丽从小便如此,她的性格里充盈的父亲一辈的南方的种植园主的那种大气和粗犷,她好像并没有遗传自己的母亲一点性格――一个典型的矜持的为家族操劳一生的女性。而在美国的那个时代,一个女人如果缺少了这些,就会被视为一个不合格的人,一个叛逆的人,一个为礼教不能容的人。但是,斯嘉丽恰恰如此。 她是一个异数,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会默默无闻,不会像其他的女性一样过完平凡的一生。所以她在失去家园的片刻绝望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对天发誓一定要度过难关。在失去了母亲,失去了父亲,失去了伺候他们的奴隶,她最终还是凭着自己的那股不肯低头的倔劲爬了起来,走到了社会的上层,得到了最初的金钱和地位。但同样的,由于在别人看开她过于锋芒毕露的性格,她所经历的艰难也是无法其他人无法想象的,无论是她的事业,还是她的爱情。 她的内心不能容忍一丝怀疑,她不能去刻意的掩饰内心任何真实的想法,因为那对她意味着莫大的痛苦。正是由于这一点,从她确信自己爱上了艾希礼之后,不管周遭出现了如何的困扰,不管他们隔了多远的距离,即使他已经娶她人为妻,她甚至都不曾想过就此妥协和放弃。这在她看来是背弃了自己,背弃了自己活着的理由。这是怎样的一种性格呢?这让我深思,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她的坚持了绝决仍会让大多数人汗颜,能够坚持自己内心的东西而不受外界的影响是件太难的事情,更多的人会在忙忙碌碌和昏昏噩噩中渐渐的迷失了最初的自我,甚至不会发觉。但是对于感情来说,这种绝决却不一定会带来最终的幸福,如果一味的勉强冲撞带来的伤寒就不会只是对于自己的了。斯嘉丽始终没有这个道理,她倔强的性格也不会想到这个高度,所以当她最终大彻大悟发现自己最爱的人其实就是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丈夫瑞德的时候,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了。由于她的不肯妥协和顽固的坚持,他们之间的裂痕已经无法弥补。 瑞德,这个幽默,聪明,带点叛逆和愤世嫉俗的男人和斯嘉丽有着太多相似之处。正因为如此,他一直深爱着她。他爱她的与众不同,她的天真和她的叛逆。这些在旁人看来疯疯癫癫的性格在他看来简直可爱至极。他什么时候都显得那么的运筹帷幄,好像一切都可以在他的掌控之下,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斯嘉丽最心底里想着的那个人,他无法去强制把她的心扭转向自己,尤其对于这样真实的一个女子。所以即使他们已经结婚了,但他仍然觉得没有真正拥有她,他能做的,只有用加倍的物质和精神呵护对她好,希望她能够最终回心转意。 结果让他绝望,当他最终选择离去的时候我甚至丝毫不感到奇怪,只是可惜斯嘉丽觉悟的太迟了。他和她其实是完全相同的一类人,斯嘉丽不能欺骗自己心里的感受,难道他就可以忍受吗?拥有了自己深爱的人,却无法抓住她的心。与其承受这种折磨,他宁可选择不顾一切的离开,这同样是一种绝决,一种不能忍受一丝感情上瑕疵的绝决。 本来可以幸福拥有彼此的两个人,却最终还是各分东西。正因为皆大欢喜的圆满总是人们期待的童话结尾,所以悲剧也总是让人唏嘘不已。但这个悲剧却让我们思考了更多的东西,看似只差了一步就能圆满的故事,其实早注定了悲剧。他们共同拥有的那种苛求完美的性格让他们看到了彼此太多的不完美,这样的积聚是无声无息的,但结果却是无法避免的。 这也正好印证了题目,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不明白“飘”到底为何意。看完之后突然灵光一闪的清晰了起来,其实如果《gone with the wind》直译作“随风逝去”的话会更好理解。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斯嘉丽和瑞德的感情因为那些波折和中间的太多伤害最终像风一样逝去了,这是无法挽回的,即使倔强的她每次都会在绝望的时候安慰自己:我现在不去想它,明天再说。但明天真的就会有希望了吗?风明天会吹到何处呢? 第二层含义就涉及到小说的大背景了,作者不光光满足于一个爱情故事的挖掘,她把它升华到了民族的高度。美国内战,最终以北方获胜而告终。大多数文艺作品都会站在北方的角度和历史的高度来弘扬一统之后种种好处和北方军队的英勇和善战。《飘》令人称道的是,它自始至终关注的,是南方种植园的民族的兴衰,它让人们换了一个角度来看待一些看似显而易见的事实。最终的融合确实是大的趋势,强势吞并弱势也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可人们却忽视了这期间南方的人们的抗争,他们失去家园的痛苦,他们从最初的与北方的完全对立到最后渐渐的和北方的合作。这是一个民族的转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的碰撞乃至融合。在转变的过程中,那些曾经的田园生活,那些曾经的桀骜不驯,那些纯朴的粗犷的文化氛围,已经慢慢的消失殆尽,像阵风一样,飘散在历史滚滚向前的洪流中,不留一丝痕迹。 爱情与战争,退缩与奋进,坚持与放弃,融合与抗争。纵横交错的脉络确实让人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这是一种厚实的沧桑和一种中立的慨叹。古人说:读史使人明智。这部史诗级的作品让我们在失望和希望之中反复,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徘徊。 当然,在茫然无错的时候,不要忘了给自己信心。 毕竟,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短评

斯嘉丽和白瑞德真是最经典的荧幕形象,很少见哪部电影能以如此大的气魄和史诗气魄来塑造一个女性的一生而且还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坏”女人。

8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原来80年前斯嘉丽就当了黑寡妇。

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Clark Gable你真是每一个女人都会梦想得到的男人

14分钟前
  • 小爱
  • 力荐

只能说我真的不是很喜欢斯嘉丽……= =;但故事不错,作为一个70年前的片子它已经足够好

1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看完斯嘉丽那么瘦小的身躯,却承受着那么大的压力,都能顶的住。真的感觉不到什么叫困难了,第二天去考试奇迹般的过了。。

16分钟前
  • 小霸王
  • 力荐

那么早期的电影居然到现在也看不出瑕疵,太崇拜那个导演了。

19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电影非常出色,但我非常讨厌斯嘉丽这个角色,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女,永远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幸福和所谓“独立”建立在欺骗及他人的痛苦之上。瑞德的许多言行虽然不太正人君子,但本质上还是善良的,相比之下斯嘉丽的自私则是深入骨髓的,简直不可救药,实在没法理解这样一个角色怎么能把一大帮观众给迷得不要不要的。瑞德甩掉斯嘉丽的一幕真是大快人心。

22分钟前
  • 豆瓣酱
  • 推荐

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 为之战斗, 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

23分钟前
  • 白露悠悠
  • 推荐

一定要看啊,我喜欢斯加丽那种几乎有点蛮横的可爱感觉.甚至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责手段,要么爱她,要么讨厌她.她在贫瘠的大地上拿着一根萝卜说(这个,好象很搞笑)"我对上帝发誓,我再也不要挨饿!"我爱上她了!

24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是我听过的最逼真的谎言。

26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又一句该死的经典台词。

3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请上帝保佑那个真正爱你的人吧,你把他的心都揉碎了。

32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斯佳丽很有个性的一个女人,瑞特巴特勒船长也让人难忘,费雯丽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独立自强的性格。瑞特巴特勒船长太有魅力,笑着说“那是你的事情,亲爱的”。对于斯嘉丽,巴特勒船长真的是尽力了,斯嘉丽醒悟得太晚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是最真实的谎言。

33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郝思佳不算是个“好女人”,但她身上有着或许很多男人都没有的韧性,仿佛什么都无法打倒她,她永远能找到支点,重新站起来,正如她一直记在心里的“tomorrow is another day”。

34分钟前
  • 清歌墨苒
  • 力荐

也许每个女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艾希礼,只有经过时光才发现真爱原来是班瑞德。

38分钟前
  • 沈书君
  • 推荐

乱世只是背景,更多是跌宕起伏的女性画卷。费雯丽塑造了大银幕上绝无仅有的佳人形象:斯嘉丽任性而深情、虚荣而善良、软弱而坚强,爱得情天恨海而又愚蠢天真......在电影院如痴如醉的坐了4个小时~~~

4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至今记得亚特兰大的战火中她奔走的背影,裙裾摆动。她的野性和骄傲,坚强与倔强,不甘弱示或屈服,瑞德与她是相似的。如果瑞德爱上的不是郝思嘉,一定不会掉进那个自掘的陷阱里。对于郝思嘉佩服之极,对于瑞德,感动了,且唏嘘而惋惜。

41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整整4、5个小时啊,看到我中途昏死了过去。郝思嘉最后的那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鼓励了多少脑残志坚的女性呀!(包括我在内)

43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推荐

将近4个钟头却还是让人意犹未尽.淋漓尽致了~

47分钟前
  • 小鹿斑比
  • 力荐

永远的经典,永不被打倒的勇气。

48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