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比

HD中字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哈里·贝拉方特,海瑟·格拉汉姆,海伦·亨特,琳赛·洛翰,威廉姆·H·梅西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鲍比 剧照 NO.1鲍比 剧照 NO.2鲍比 剧照 NO.3鲍比 剧照 NO.4鲍比 剧照 NO.5鲍比 剧照 NO.6鲍比 剧照 NO.13鲍比 剧照 NO.14鲍比 剧照 NO.15鲍比 剧照 NO.16鲍比 剧照 NO.17鲍比 剧照 NO.18鲍比 剧照 NO.19鲍比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鲍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再现了美国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悲剧夜晚,1968年6月6日美国参议员罗伯特·F·肯尼迪遇刺当夜。美国洛杉矶“大使酒店”,22位见证这一切的酒店职员和房客们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互不相识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众人,在这一历史时刻成为了目睹一切的幸存者。 由导演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自编自导自演的人物传记影片《鲍比》,汇集安东尼·霍普金斯、哈里·贝拉方特、海瑟·格拉汉姆、海伦·亨特、黛米·摩尔、莎朗·斯通等众多影坛巨匠。本片荣获2006年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传记电影奖,入围2006年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并荣获2007年第64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影片提名等多项大奖。利休伟大的阿莫罗狄蒂三打陶三春酒业风云飞机总动员2:火线救援猎字99号猛禽小队与哈莉·奎茵的奇妙解放半边天旺角的天空2之男燒衣闻香探案录仙魔大战假面骑士电王超电王篇我的恐怖前任驯龙记:飞越边界第三季龙兄鼠弟血行者花千骨2015开心勿语机械师(国语版)追踪者2022四季中国第二季粤语被消失的凶案国语与爱同居之永恒的爱月老继承之战第四季梦里回到昨天大熊钱之所在后会有期齿轮第七季神童布鲁诺(国语版)墨西哥之疯狂摔角狂人洛阳桥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下集拜托了班长治外法权足球教练第二季大侠沈胜衣

 长篇影评

 1 ) Be gay,be proud

    现在是凌晨四点十四,我看完了这部电影。片源很好,在同志亦凡人网站上爬下来的高清中英双字幕。我选择观看的时间也很好,没有任何人会来打扰。
        
    A面
    让我们来谈谈这部电影。
    你为它哭的不能自已的一个原因是它是真实的。每天都有很多流水线作业出的编造的故事,当我们知道它们只是剧本而已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安慰自己说哭哭就过去了, 那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可是这些真实的让你无从回避。
    南康写了浮生六记写了等你到三十五岁,然后他走了,你为他哭,不止是因为他写了温暖写了伤感,更是因为这都是些活生生存在过的,你见证他幸福过,然后你又见证他死去。美国又有未成年同性恋因歧视自杀,台大有,北一外有两女生殉情…这仅是被发现的,你根本想象不到那些藏着掖着的还有多少。你不了解他们,你也不明白他们怎么就活的那么艰难了,艰难到迫不及待的要去死。
    我本想讲讲这电影的内容的,可是讲讲又不知讲到哪去了。
    我不得不承认,在观影途中我一度恨这位母亲恨得要死。对,是恨。即便是后来看到由于鲍比离去她惨兮兮的模样我也没有任何解气的感觉。why they felt sorry only if they lost someone?They didn't deserve it,either.也许是因为我自己的性取向,让我对这部片子很有感触。
    我无法说鲍比的牺牲到底值不值得,是的,他走之后很多事情可以说算是有了好的改变,但是这不是他的义务。他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出生,长大,他也不过是希望找个人好好爱一下,写写文章顺便养家糊口,逢年过节回家看看爸妈走走亲戚串串门什么的。他没有义务去改变世界。但是他最后就是被逼得要以自己的死去成全别人的期望。你也知道这没什么道理可言。
    我还是有些羡慕外国人的,毕竟他们那里有一些州允许同性婚姻可以领养孩子,有同性恋骄傲日,还能举行游行活动。而你我这里,自慰都是敏感范围,就像鸡巴阴道这些东西大家都没长一样。也许我的想法很是不成熟,但当我计划以后时,我想的是,如果真认定是这个人了,那就旅行结婚养孩子去。我要离开这里的原因就这么简单。



    B 面
    在中国同性恋的现实是什么呢?
    是个敏感词。哈哈哈。
    在中国,一切关于同性恋的影音书籍等都随时可能毫无根据的被定为违法,几乎没有任何健全的保障同性恋权益的法律制度。
    每当我和我的同性恋朋友探讨起未来以后的时候他们都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我谈结婚谈定居谈两人相伴的七老八十的生活,他们随便拉开一罐啤酒眼神怪异的瞅着我,那意思就好像在说“come on,don't be stupid,are you kidding me?”
    我前几天在澡堂的换衣间里眼看着两个大妈脱了光鲜亮丽的衣服开始说一些屁话。“你听没听说,那谁谁家孩子好像是同性恋”“同性恋最恶心了,是不是屁眼被捅习惯了也就习惯了…” 我保证这是百分之百的原对话,以我个人这么浅薄的见识还是研习不出这么生猛的表达方式的。更有意思的就在当天我洗澡的时候看到了一对拉拉。T帮P洗头擦干身子洗毛巾。我想如果再加上亲吻的话,澡堂能暗地里炸开了锅,当然大妈们只会像母鸡吃食似的碎嘴着,并拉动眼周围满是皱纹的肌肉互相示意,以丰富她们乏陈可述的晚年生活。
    你别看豆瓣上那些gay一天天活泛的要死,各种传照片求勾搭各种咆哮,也不过是为了找些彼此还都看得上眼的419一下,如果彼此这段时间都还不忙,那就发展一下长期稳定的床伴关系。未来什么的对他们来说也都是扯淡,还不如趁年轻肉体还不错资本尚足的时候玩够,省的老了连玩都没得玩。
    还有什么呢。我再想想。
    对对,再就是那些老问题。“我不管你在外面怎么玩,你最后给我老老实实的回来结婚就行”这句话你总熟吧。你爸你妈你奶你婶你七大姑八大姨不总是这么心心念念的嘱咐你么。你幸福吗你快乐吗你满足吗你活的有希望吗,谁真正在意你这些?也许他们会说,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做给人看的。他们不希望你不一样,“我们只要是一个普通传统的中国家庭就好了”。他们不希望你突然就跳出来破坏了他们习惯性当背景的优良传统。
    特别sissy的gay为什么总是标靶你知道么,就是因为他们和背景人群不一样,有人不喜欢他们这么不一样。“喂,小子,你太扎眼了”我实在不懂这是一种什么毛病。谁乐意做幕布就做幕布去,没种站在人前的人还拼命阻挡别人挺直腰板这是种多他妈扭曲的心理。你他妈的以为你是救世主么,还肩负着把大家都削平捋直的艰巨使命。

    AB面
    be gay,be proud.

       我一直活的比较个别。从小到大我不喜欢任何和别人相同的东西,我穿的衣服,第二天发现有人学我穿,我立刻换掉;不用香水,除非有一天能调出我自己的味道。大部分人在意的东西我没那么在乎,我上学的时候混学生会混社团混广播台,实习的时候是各种组织,呆得觉得没意义了就离开,我发现我对有无意义的定义也和大部分人不太一样。就算在圈里,我也不那么容易找到认同,因为我不分TP。我说这些只是想告诉你,我并不是有意要这样,有意追求特别之类的,只是很多时候我发现我就是厌恶变那样,我听从我的心,我尊重它的声音。
    you are so special. 别人会这样和我说。但他们并不能了解这样特别的背后要承担些什么。你有天赋你特别,但是大部分人并不这样。他们看着你做任何课题做出来了都是surprise,他们看着你似乎轻易就拿到他们追求已久的东西但是你还不在乎,他们对你并不服气。于是他们中的一些攥着拳头指甲抠肉咬牙切齿的默默的看着你,希望你有一天重重的摔倒再也爬不起来;他们中的另一些实践主义者更是直接给你下绊设套在背后坏透你。这就是特别的代价。而且作为群居动物的人,无论多特别的人类,都渴望认同理解,这是本性。你知道特别的人找到理解有多难吗。就像我写这篇影评,我都无法乐观的估计会谁能产生共鸣
    无论天鹅在湖面下划水划得多吃力,湖面上它都是一副优雅的姿态。我后来特别喜欢这句话,我甚至拿这句话激励自己。我很严肃的问过自己,你想变成他们那样吗,答案是不想。于是我就知道同时我也决定了,如果这就是特别的代价,那我认了我忍了。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好事,你既然选择听从自己的心了,那你就得付出点儿什么。这样很好也很对。
       我很喜欢it gets better那个活动,这几天看了很多相关视频。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经历的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只是为了告诉你一切都会好的。你现在经受的痛苦迷茫绝望他们都经历过,你以为自己挺不过来了,但他们向你证明只要一下下,只要再一下下,一切就都会变好。有一些人他们无法感同身受,但他们向你发誓他们尊重你他们愿意在任何时候向你伸出手,那你也可以暂且相信他们一回。
     我不是什么活的大彻大悟之人,无法认同人生来就是遭罪的这种说法。小丸子说的好,活着就会遇见好事。这句话多好。姑娘们小伙子们,你们得知道,如果你放弃自己了,那你就连遇见好事的机会都没有了。好好活,这个不是扯淡。

 2 ) 天佑鲍比,天佑同志!Prayers for Bobby, Prayers for Gays!

同性恋不是原罪,但社会和家人对同性恋的恐惧和无知从而造成的压迫确实可以把一个善良的同性恋的孩子逼上绝路。

西方是由于宗教,中国是由于社会伦理,有多少同性恋的孩子最后只能通过自己的死亡来告诉世界自己不是怪物?

同性恋可以被治疗,同性恋或是异性恋可以自己选择,只要努力一把就可以爱上异性,相信绝大多数同性恋的孩子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也曾经努力过,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失败了。同性恋是不可以被选择的,也是不可以被治愈的,就像我们出生的时候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是黑色的眼睛还是褐色的眼睛,都是自然的,是没有原罪的,有原罪的是社会的偏见。

电影中,母亲逼死了Bobby,但这是个伟大的母亲,是个坚强和勇敢的母亲,她之前歧视同性恋,是因为她对圣经的坚持和信仰,经过Bobby死亡之后她理解了同性恋,并知道圣经可以做出另一番解读时,她再一次投身于同性恋平权运动中,这是一个勇敢和执着的母亲,她每一次都把自己的信仰化身为行动,去实践自己的价值观。

同性恋的平权应该起始于正确的关于同性恋知识的普及,正如电影中所讲述的那样,每一个父母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们在以自己以为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会把孩子推向怎样的绝境。这一切的悲剧源于知识的缺乏,无知造成了多少的惨剧。

我们都相信世界总是朝着越来越包容和开放的方向发展,同性恋被主流社会接受的一天终究会到来,只是这一天的到来需要同性恋人们自己的努力。如果黑人自己不争取,黑人的权利谁来给予?如果女性自己不争取,女性今天的权利谁来给予?如果同性恋自己不争取,又能期待谁来为同性恋发声?应当像电影中的那位母亲一样,用正确的知识,有理有据的发声。

人生难得,假装是一个异性恋的努力我们都做过,其中的艰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谁也不希望在临死的时候后悔这辈子没有活成真正的自己,Bobby虽然死了,但他终究是他自己。

天佑鲍比,天佑同志!

Prayers for Bobby, Prayers for Gays!

 3 ) 不得不联想的中国国情

影片真实地反映,早在美国的八十年代,同志维权运动就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同志亲友联合会也应运而生。对比大洋彼岸的美国,中国的情形好比茹毛饮血般荒蛮。中国文化对同性恋曾经是相对宽容的,龙阳断袖,古来有之,古人从不避讳。清朝男风盛行,在《红楼梦》中可以窥见。然而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同性恋被世界多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和性学大师归类为非科学的,反同文化愈演愈烈,最终同性恋在50年代被普遍归类为变态。中国学术界承袭了这一普遍论调,而当美国人为文化的解放一步步努力时,中国却又在文革中故步自封,乃至倒退。洗劫之后,中国民众被灌输的思想更为保守,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更加激进。五千年的文明演变加上近期的思想禁锢,造成了中国广大群众对于同性恋的巨大误解和敌视。 中国现在的45岁以上的父母亲,大多历经文化浩劫,紧张的时局和严酷的迫害使他们谨言慎行,思想进一步窄化。面对被妖魔化的同性恋,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种变态行为,不是心理学上理解的“非常态”的变态,而是恶心、下流的代名词。接着他们脑海中会涌现滥交、淫秽、猥琐、艾滋等名词,进一步抵触同性恋。再深一步考虑,中国人道德的最高准绳孝道又以“无后为大”为最深重的罪孽,作为父辈的他们,大多都有着子嗣传承的期待,想到这点,更是会让他们如芒在背。而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中国人最看重礼义廉耻,“面子”两个字,重于泰山,强大的廉耻心可以让他们誓死捍卫自己的“面子”。子女是同性恋的流言蜚语蜚短流长,足以摧毁他们的自尊心,捣毁他们多年膜拜的价值观。 于是中国的同志群体处在一个更加尴尬可悲的境地,文化的枷锁禁锢,让他们不能认识自己;父辈的保守,让他们无法让亲人理解自己;社会的敌视,让他们只能选择龟缩在自己的痛苦纠结中,不断折磨自己的意志、消耗自己的青春,最终向自己、亲友、社会妥协,委曲求全,选择一条悲哀的异性恋之路。 现实是,科学数据表明同性恋群体占社会群体总数的百分之四以上,某些学者甚至夸张地说占到百分之十。于是我们可以想象,中国十三亿人口基数下,有多少同志。然而,虽然同性恋大部分都是天生的,同志的自我唤醒识别却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有关。可以这么说,在中国一些落后地区,由于文化的贫乏和未开化的民风,有很多同性恋或者双性恋甚至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性取向,便随波逐流在社会规范下“像一个异性恋一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而中国更普遍的情况,则是同性恋群体有自我同性身份意识,却也迫于社会压力选择了隐忍和妥协,最终和异性结婚、生子,以迎合社会、亲友对他们的要求和期待。少数选择出柜的,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在中国,同性恋想要得到亲友的祝福,简直是天方夜谭。人们的眼光看到的不仅仅是“不同”,更多的是“变态”、“淫猥”,这种压迫,远不亚于人吃人的社会啊。 所以看完影片,我不禁想,虽然Bobby最后不堪重负选择了自杀,但他至少曾经坦然正视自己,并最终出柜,让亲友们看到真实的自己。Bobby的死虽然是个悲剧,但是所幸撼动了其他人,使一批批冥顽不灵的反同分子最终选择了理解和宽容。然而如果Bobby生在中国,他的命运就更坎坷了,阻挠他的不会是圣经的罪恶定论,却会是更加惨烈的所有人的唾弃。 面对这种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同性恋群体相当无奈,中国普遍接纳同性恋群体,估计最少要比西方社会晚三四十年。然而所幸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媒技术的飞跃,中西方越来越多先进的同志题材影片涌现,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了解同志群体的机会,社会也越来越选择用一种宽容的态度,在各方面接纳同性恋。这些同志题材的影片功不可没。Prayers for Bobby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影片,温情脉脉,许许道来。影片中Bobby的生命唤醒了愚昧的母亲,并最终唤醒了一批又一批盲目的反同者。我希望影片也能起到一样的作用。基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建议中国观众可以先看一部李安导演的《喜宴》,中国五千年的性压抑,李安一语点破,同志婚礼的闹剧,却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心怀Bobby的人们,不妨一看。 同类型电影推荐: 《瘟疫求生指南》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749812/ 《8号提案》纪录片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530540/ 《8号提案》舞台剧http://www.douban.com/location/drama/review/5353709/ 《英伦性丑闻》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455491/ 《石墙风暴》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8971/ 《天佑鲍比》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259600/ 《隐藏的恋情》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946786/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723/ 《米尔克》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336737/ 《迷情站台》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313960/ 《费城》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145/

 4 ) 有些理解,不值得用死来换


我是gay吗?不,我不是。但我是bi

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就是一种折磨!

我蜷缩在椅子上,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他所受的艰辛和痛苦就好象也击打着我的心窝,让我疼得真真切切,我惊恐不已。我觉得自杀的那个也是我!那个叫Bobby的,留着泪的,绝望无助的男孩也是我!

同性恋和双性恋为什么怕出柜呢,因为他们怕他们的家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爱他们了,出柜失败的代价是失去家人,失去爱。任何时候,没有家人的支持,谁都会变得脆弱,何况gay。

有个故事我一直和朋友当笑话说,那是关于我妈妈的。我妈妈从小就爱打听我的异性朋友的情况,她总是问,你有男朋友不?

记得是高中的时候,早上,我神智不清的吃着早饭,准备去学校,妈妈在厨房和我闲聊琐碎,突然就讲到了交男朋友的问题。
她问:“你现在有男朋友不?”
我觉得不耐烦:“没有。”
她说“交男朋友没什么关系的,你朋友那么多,我不相信你没有,不影响学习就行了。你有男朋友不?”
“没有!我说了。”
“说说又没关系,我不介意的,你有男朋友不?”
不知道是被惹恼了,还是当时脑子不清楚,我说:“我没男朋友,女朋友倒是交过两个了。”
她当时背对着我,我等着她的反应,没有多想,她沉默了片刻。
“女朋友……那没,没什么,你有男朋友不?”
@#¥%&×+|……

其实,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她为什么会跳开这个话题呢。因为她无法承受它。我们都没有准备好,于是它被忽略了。也许,她对于自己没有信心,不知道在承认自己女儿的不同后,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地爱我。我知道她是这么想的。

我对我的家人没有信心,就像他们对自己一样。他们是传统的中国父母,他们的承受底线很低。在成长过程里的种种冲突中,我绝望地发现,也许这么说太重了,但这是事实——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记得queer as folk里Justin的父亲么)他们现在爱的及将来继续爱的,是他们希望我变成的那个人。每当我违背他们的意愿的时候,他们就会说这么一句话,“我对你很失望,你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句话可不是轻飘飘的,它是千斤重石,它能压得我不能动弹,它像是一张判决书,判我不可反驳的罪,毫无理由,却斩钉截铁,就像Bobby的母亲引用的圣经上的语句一样。

我什么都做不了,在无数次的尝试失败后,我意识到我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和观念,那太根深蒂固了,就像Bobby不可能通过口头的沟通来改变母亲近乎迷信的信仰。于是,很多时候,我苟延残喘,遵循着父母的意愿,装成一个乖孩子,优秀的孩子,因为我害怕失去最亲的人的爱,我只是个小孩,除了这个,我还能拥有什么呢。然而,我常常还是会被指责成,有主见的,想法奇怪的叛逆孩子。现在,我长大了,回望过去,我只能苦笑两声,但是,我仍旧在父母的阴影之下生活着。

作为一个成人,我不能不顾及老父母的所谓感受,所有伤害他们感情的行为,我想,都会被定义成自私的,不孝顺的行为。有时想想,中国人的道德观念真可笑。有些人总说,中国的父母是最为子女尽心尽力的,但这样的爱也是扭曲的,恐怖的。这种病态的感情模式,在普通情况下也许不会暴露出它的问题,但是,只要子女稍有“差错”,就会给全家带来感情上严重的伤害。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的gay会去结婚?这种可怜的情境都是环境造成的。我们对亲人的爱都“跑偏”了。

我是bi,和异性结婚的机会也很大,也许这个秘密永远都不会被捅破了。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振作起来,学着做一个不孝顺的孩子,正真为自己活一次,也许,当我遇到一个值得我去抗争的同性爱人时吧。到那时,也许理解和宽恕什么的对我来说都是废话,我不需要巨大牺牲换来的理解,那对谁都不受用。无知和歧视犯下的罪,再也不用由我来承担。所以,爸爸妈妈,祈祷我不会遇到那个她,不然,你们只能原谅我的不孝顺和自私了。我的命是我的,我不会蠢到去自杀。



 5 ) LOVE..KILLS?

最近一直在搜集IT GETS BETTER PROJECT的视频,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这部电影,很快看完,在后半段难以抑制地大哭。
“我过去常羡慕你,每次和父母来这儿,我总希望你父母是我父母。”
恐怕正因为深爱彼此,让BOBBY对家人的想法如此在意,无法停止质疑自己。正因为深信彼此,所以即便退学、即便离家、即便和爱人在一起,仍旧无法断绝他心中说服家人的念头。但这一切,无论是扭曲自己的本性,还是寄希望于他人的转变,都注定无功而返。所谓牵绊,成为世上最坚固的枷锁。
LGBT和TEENAGER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社区和学校也靠不住,大环境终归要循序渐进。最可悲的,是生身父母也加入迫害者的阵容。父母当然不是故意的——这其中没有人是故意的。
想说:父母是孩子最后的希望。当全世界都背离他的时候,请你们挺他好吗?当别人说他不正常的时候,请你们想一想,他的“不正常”到底伤害谁了?当最后的希望崩塌,他只剩下他自己,只剩下一个孤独的青少年用他全部的坚强全部的信念来留住他自己。你改变不了他生就的面目,你改变不了他用心去追随的东西。改变从来是由自己发动,爱大概不是用来改变,是用来包容。
MARY说,我不要我的儿子是同性恋。我父母说,我不要我的孩子输给别人,我不要我的孩子性格内向,我不要我的孩子选这个专业。他们说,你听话,有一天你会感激我们。他们看到了某种侥幸,却看不到我的不断被否定的不断流失的自我。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只怕自己做父母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童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恩”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要还要报,是用一辈子都还不完报不尽的,更加无法用道理来清算。不是不知道恩重难返,父母从来不情愿成为我的敌人,从来情愿谅解我的一切,子女错在逃避和依赖;也知道,应该找对方式来表达自己,问问自己有没有拿出足够的勇气来面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有没有卯足全力来承担对人生和家庭的责任。
BOBBY在身后得到了救赎,他的幸运在于母亲MARY从未放弃寻找答案。很喜欢MARY与牧师辩论的段落,无神论的我,意外于宗教中的理性。BOBBY的死成就了一份伟大。他的不幸,在于他无缘亲见至亲的转变。如果你是BOBBY,请不要选择绝望,想用死亡来达到的,活着也一定可以达到。这个世界很大,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和你一样的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愿意理解你的人,这个世界是向前进的。想做什么,就去做吧,耐心等待,那些你在意的人,如果他们爱你,他们终会理解。同意IGB视频中的话:“让每一个人觉得,我没有要求到这个地球,我是因为我爸妈要把我生出来,所以当然这个地球应该是可以接受我。”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xNDQyNTk2.html

 6 ) 认识自己

      2008年,围绕“8号提案”,美国再次掀起了一场关于同性恋权益的争论,加之电影《米尔克》的上映,分外热闹,而主演西恩潘在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后,面对场外的同性恋反对声,一番你等将令子孙蒙羞的发言更是生猛无比。显然,观念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如若那些高举道德或是宗教反同性恋的人们有天真的感觉羞愧,那倒还是好事儿,只怕在付出诸多代价后,一些人仅仅因为与众不同就备受歧视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天佑鲍比》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感到羞愧和痛苦的母亲,一个虔诚的教徒,在付出了丧子之痛后,她才终于重新认识同性恋这个人群,也真正开始认识自己。

    《天佑鲍比》的剧情可以说非常简单,而其打动人心的正是其中的真挚之情,鲍比,一个一直相当父母眼中好孩子的男青年,外貌英俊,内心善良,他阳关般的生活,直到发现自己对男人的兴趣甚于女人。那时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他又身在一个对主虔诚的家庭,母亲对同性恋的态度是视之为一种会受到上帝严惩的恶行。鲍比的惶恐表现着他的单纯和对家庭的珍视,他怎么能接受自己正在成为一个母亲理念下的恶人,他又怎么能忍受将下地狱的预期。鲍比和母亲间的感情是深厚的,而这个家庭的爱是充满着宽容的,所以,当鲍比的同性恋征兆暴露后,我们没有看到家庭施加的粗暴自责和痛斥,而是一种“治疗”,一种充满爱意的“关怀”,希望鲍比能够重新作个“好孩子”。

    世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善意的伤害,最痛的创伤,莫过于爱的利刃划过。在这部影片中,我很难责怪鲍比的父母,他们对鲍比充满了亲情的关怀,他们从小受到的宗教观念又让我感到他们对于同性恋的想法显得可笑,但是却情有可原。如果面对暴力,我们尚可回之以怒吼发泄心头的苦闷,而面对家庭的亲情,鲍比却只能愈加苦闷。幸运的是,他最终认识了自己,认识到爱男人没有错,发掘了内心的自我,他终于可以保持自己的纯真和善良,享受生活的快乐。而不幸的是,他认识了自己,母亲却没有认识真正的他,当他已经有了一个男友,并快乐的彼此生活时,却无法排遣亲情缺失带来的苦闷,终于,从天桥上,他一跃而下,过早成为人生的过客。而他死后,还要面对的是,母亲眼睁睁的在教堂葬礼上,任由牧师批判他的“罪行”。

    认识自己,鲍比达到了这一步,却在社会的偏见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终于开始唤醒了母亲认识他,也认识自己。母亲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究竟爱的是什么,读着鲍比留下的日记,她明白了,她爱的是一个可爱的儿子,这份母爱是超越宗教和偏见的,是不应被儿子的性取向扭曲的。上帝爱你本来的样子,母亲爱的也是她最本真的孩子,这份爱不容闲言碎语伤害,更不容有人高举宗教的大旗亵渎。母亲在对上帝的虔诚和对儿子的爱间煎熬,想着儿子可能正在地狱倍受折磨,她如何可以入眠?宗教人士对她说,同性恋要下地狱,自杀要下地狱,讽刺的是,正是同性恋下地狱的诅咒导致了一个孩子的自杀,这又是如何的荒唐。偏见在世间造成无尽的伤害,对偏见的承受者,也对偏见的施加者,比如,当无数同性恋因为压力不敢出柜,而压抑自己的取向与异性结婚时,也同时造就了压抑的家庭,伤害那个不幸的异性,甚至造成更深远的情感伤害。鲍比的母亲要探求真相,而神职人员中的开明人士,还有那个同性恋家庭父母的互助群体给了她力量,原来,那么多人曾经迷失,竟然任由偏见摧残自己对孩子的爱。看着孩子以真我状态快乐的生活,与人为善不是一种幸福吗?

    母亲在关于“同性恋自由日”议题的讨论中的发言渗透了一个母亲的血泪反省,真挚感人。“我非常痛恨自己没能多了解男女同性恋,现在我知道我前辈教导和灌输的全部是偏狭和扭曲的人性诽谤,如果我能多做一番调查,如果我肯倾听我儿子的声音,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看着你们,满心悔恨!”,虽然这一议题未能通过,但是,母亲却毅然投入到同性恋权益活动中去,不光是她,还有更多人汇集在一起,留下了这部感人电影的一个亮丽结尾,在同性恋游行上,那么多人在彩虹的洪流中前行,他们认识了自己的本真,也带动着更多人认识自己,包括反同性恋者,认识自己的偏见,像鲍比的母亲一样,获得新生。

    本片母子两人的表演都很精彩,儿子带着那种阳光中的忧郁气质,特别在家庭的爱和真我间的挣扎一段,献上了真情演出。而自从“异形系列”后就烙下女强人印记的Sigourney Weaver则献上了非常细腻的表演,一个母亲的爱与恨,柔弱与坚强成为这部影片最打动人心的感人力量。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5e2c03d14e8a27d8562c8453.html

 短评

看到中间决定给四星,看完决定给五星,妈妈淋雨后在教堂说,是我杀了我的儿子,我终于落泪了,人太需要彼此理解了。

10分钟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力荐

"出柜之前要做的事,就是放这个给家长看。。。"

14分钟前
  • J_JW
  • 推荐

圣经说,这是罪。我从来不相信。我只信,圣经里说,爱如捕风。

15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我知道上帝为什么不治愈我的儿子了,因为他本来就没有病” -- 爱和善良,才是上帝最看重的东西。

18分钟前
  • 神小鱼
  • 力荐

我能多给一颗星么?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枚催泪弹,更是一把无坚不摧的武器。

19分钟前
  • 无路之国
  • 力荐

Before you echo Amen in your home&place of worship,think and remember.A child is listening.-Mary Griffith 上帝爱你本来的样子。

2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影片通过西方人对宗教特别是圣经的笃信及机械化理解所带来的对同性恋者的无知偏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于同志亲友以及需同性恋扫盲的人群,非常值得推荐!上帝不会因为一个人是同性恋者而让他下地狱,上帝爱的就是一个人本来的样子。

25分钟前
  • Eclipse
  • 推荐

死就是这么解决的不死不能解决的事

28分钟前
  • SSchloe
  • 力荐

止不住眼泪的好电影

29分钟前
  • Fionn
  • 力荐

在很大程度上,我有着他一样的性格,一样的父母,但我不想让我父母那样伤心,这辈子我所受的折磨就是偿还他们对我的养育,这一生的孤独,也就无笔可下了.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喜欢阴道也好,阴茎也罢,管你屁事,我在床上,我在我自己的地盘享用它,你要看到,你就是偷窥狂,应该被乱石砸死.当然还是那句,只有没有罪的人才能像没罪的人扔石头.既然我们都有罪,何不放开一点.物质决定意识,出生也就决定一大半了.谁又不想更好.

32分钟前
  • アホ
  • 推荐

我们绝不放弃希望,追求我们的幸福和自由。

33分钟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冷漠的父亲,专制的母亲——连他自己也彷徨的时刻,那些人却转过身去。

37分钟前
  • 人生海海
  • 推荐

电影本身拍得很不咋地。星是打给题材的。

38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我什么也说不出口了,在这样被出柜的晚上,看一场应景的电影。害怕得坐在黑暗的一角发抖。不,你永远都不知道。

39分钟前
  • 劉咳暝
  • 力荐

Nothing wrong with Bobby.

44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最后把你逼疯了的,都是那些口口声声为了你好的人。

47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最后的同志游行,看着鲍比家人脸上露出的笑容,泪眼婆娑。那一刻我知道,他们真的接受鲍比了。

4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同性恋往往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识形态,当你身在宗教家庭,这就变成一条崎岖的荆棘路;宗教的可恨之处在于,它让一个成年人丧失自我,全无对世间万物的探索精神,所有的认知仅限于一本从奴隶制时代流传下来的文艺小说;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当你意识到错误存在的时候,亲生儿子却已经被自己害死了。

49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盲目的信仰比没有信仰一样危险。有时候质疑,会帮你找到更深刻的信仰。”

50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Sigourney Weaver什么时候才能拿奥斯卡影后啊...

52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