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2005

HD

主演:孙海英,陈冲,王海地,张凡,刘子枫,梁静,张曦文,高歌,洪一豪,李滨,李野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大陆,荷兰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0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向日葵2005 剧照 NO.1向日葵2005 剧照 NO.2向日葵2005 剧照 NO.3向日葵2005 剧照 NO.4向日葵2005 剧照 NO.5向日葵2005 剧照 NO.6向日葵2005 剧照 NO.13向日葵2005 剧照 NO.14向日葵2005 剧照 NO.15向日葵2005 剧照 NO.16向日葵2005 剧照 NO.17向日葵2005 剧照 NO.18向日葵2005 剧照 NO.19向日葵200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向日葵200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延续了张扬在《洗澡》、《昨天》等影片中所呈现的中国式父子冲突与和解,以1976、1987和1999三年作横截面,勾勒出了北京一对普通父(孙海英)子(张凡、高歌、王海地)一路紧张但偶有温情的关系,母亲(陈冲)一直扮演中间调停人的角色。   爱好画画的父亲因历史原因没能成为艺术家,便强硬地给9岁的儿子定下“帮他成为画家”的人生目标,父子从此开始对抗;儿子长到叛逆的19岁时,一心想逃脱父亲的掌控,做过许多任性而为的事,但终败下阵来;30而立的儿子成为比父亲想象中还要优秀的艺术家,具备了与父亲对抗的资本,但他却心生对父亲的感激和愧疚,另一面,父亲也逐渐意识到,他多年来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原始生活21天第一季一喵定情泰语大醉侠2002专精特新研究院第三季恋夕阳听见歌再唱加密币小子午夜弥撒妈妈的宝贝全面失控:1999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来不及盛开的花:巴西女童坠楼案“压力山大”的美国人祖父流血的心窈窕老爹爱情零距离第一季心动的信号第六季火并 火併迈阿密暗杀档案我叫刘跃进穿盔甲的少女巅峰时代郑肯:因为有你,生命才完整棉花俱乐部借镜杀人1985中二病也要谈恋爱第二季杀破狼·贪狼 (普通话)教师休息室韩文哲的黑匣子评论监狱风云第四季你好,13岁发型师2020情义归途(国语版)这里发现爱X女特工香港奇案之邪教追魂不可饶恕2010游击神兵长梦不醒奔跑的调查官超人前传 第三季小镇惊魂母亲机器人

 长篇影评

 1 ) 《向日葵》:我用父亲的眼睛看世界

我和父亲前世一定捞乱骨头,半辈子都在和他闹折腾、搞对抗。

父亲,那个管束我生命的男人,影响我一生的男人,我对他的回忆就像一部父子斗争史。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他被下放到农场,一去就是六年。我一直和小朋友们在四合院里玩弹珠、玩公仔牌、玩跳山羊、爬上屋顶用弹工弹人搞怪,直到父亲回来,我就没有再能和小朋友在院里玩了,只能待在家里画画。父亲一辈子就喜欢画画,被批斗之前是一个是团里小有名气的画家。下农场的六年,被斗的厉害,大拇指被红卫兵踩断了,之后手就一直抖,不能再画画了。父亲就一心希望我成为画家,我和他斗争的根源就是他让我画画。
小朋友在外面玩,我只能在家里画画;小朋友去广场看放映的侦察兵,父亲让我画画,直到他累得睡着了,母亲偷偷让我溜出去了,我只看到电影的结尾的镜头。那个时候年少的我,为了能摆脱画画,居然有过一些可怕的自残的念头,甚至也实践过了。高中毕业之后,院里的小孩都考上大学了,我没考上,爸妈让我上补习班,他们一心就想让我念大学,做画家。我偷偷溜到后海去卖东西,我不想读大学,不想画画,我想和刘军一起南下广州去做生意。小时候,父亲把我从院里小朋友的摔跤游戏中拖走;这次,父亲把我从南下广州的火车上拖了下来;后来,我们因为于红的事情争吵了之后,在结冰的湖面上,我在前面跑,父亲在后面追......
但是我终究还是在画画这条路上走下去了,他说我的天赋比他高,是画画的料,后来事实证明确实是那样的。
我的画展非常成功,《失忆与记忆》,父亲还把报导我画展的报纸剪下来收藏好。


在这副画面前,父亲停留了好长时间。
我一直以为,他让我用他的眼睛在看世界,其实,那也是我自己的眼睛了。


==================================
《向日葵》:续

【我的父亲】
其实,每个父亲,是每个儿子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最man的男人。
我爸他其实是个好把手,种地、做沙发、弄电灯搞电路、修水管,样样都来赛。地震之后,从小养着的小喵不见了,我一直闷闷不乐,爸就用一本本子画了一个翻页就能动起来的小喵。小向阳乐得屁颠屁颠的。
后来,于红,我的第一个女朋友,戴着红帽子,围着红围巾,在冬天的后海的湖面溜冰,人群中那个特别扎眼的。我俩的定情信物,就是我画的那本在冰上翩翩起舞的她。

【常回家看看】
父亲刚回来的时候,我特别抵触他。因为他一心只想让我画画,我完全失去了自由。一开始我只称呼他”哎“。地震之后,每家每户只能领一点点生活用水,做饭、洗衣服都不够。爸带我到小河边,我们在河水里面洗澡洗衣服,那个下午我真开心。玩累了在树林里睡个午觉,醒来的时候,以为爸爸不见了,我急得到处找,一边找一边喊。原来那是打爸从农场回来之后,我第一次喊“爸”,爸在林子里面听到了,他哭了。
--
“密密缝,游子衣。“《常回家看看》从某年开始成为几乎所有父母和儿子或者已经说出口,或者一直放在心头的那一句话。
打一通电话;学下按摩,帮老头老太松松骨;陪他们去会晨运;下一盘象棋;买只八哥陪陪老头,让那只黑毛的鸟,替自己逗逗父亲开心。


【能量场】
有人说:父母不能什么事情都替子女拿主意,因为太强势的父母会剥夺了子女的能量场。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为人父母的,走过的日子不可能重头take two了。
随着婴儿呱呱落地,为人父母的,就像自己的生命用另外的方式重新开始一样。
片子的开头就是我爸在妈生我的房门外面那焦急;片子的结尾,我陪在小韩身边,看我们的小孩出生,我哭了,用dv录下了令人无语地撼动的那一刻。
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做一个父亲,我要让我的小孩从小自己思考,找到自己的兴趣,不会去强迫他。
我也会想,中国的新科举教育让小孩继续”光大门楣“、”光宗耀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如果可以把小孩送到国外去读书,小孩可以浸淫在西方的智慧和文明中,沐浴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
但是,说不定,在那样的环境下,小孩想要的只不过是在四合院里和伙伴们一起跳山羊。

【阴暗的杂碎】
镜头一:只看到侦察兵的最后一幕就散场了,靠,我蹲在墙边,在墙上来回蹭自己的右手,蹭坏了爸就再也不能逼我画画了。

镜头二:我们把”缝纫机“叫做”衣车“,因为那个踏板踩来踩去就像骑车的油门一样。衣车的针是我经常观察的对象,好锋利,一针一针下去,布头就缝起来了。这一次,妈妈刚好走开了,顺着布,我的右手慢慢接近那个可以使我解放于画画的针。应该不会太痛的,要痛就那么一下,忍一忍就过了,以后再也不用画画了。针扎到肉里面,在肉中扎出一个又细又深的孔,白针子进红针子出,应该就像验血扎一下那样,血珠顺着针头一颗一颗得渗出来。不过,如果不是”珠“,不是”渗",而是“飙”呢?又如果衣车走得太快了,不止一针呢?那线头怎么办?说不定穿过了手指从指甲那面穿出来了呢?
观众不要太吊胆,昨天刚刚听到朋友说《白夜行》的剧情,好阴暗,为了片子不向那个方向发展,向阳爸出现了,按住了衣车。

镜头三:我是怎样进入红小兵的呢,话说,粉碎了四人帮,我们小学在游行,我爸团里也在游行。文工团的人一边跳舞还一天放鞭炮庆祝。一个鞭炮从天而降落在了同学中间,没多想,捡在了手上。中间的几秒,我听到无数人说快扔出去、扔出去,我爸正好在不远处看着我,握鞭炮的是右手,上次避过了衣车,这次来了鞭炮,应该是天注定我命不该画。我手握得更紧了。一声炮响,血肉模糊,为了观众的午餐或者晚餐,片子没有收录这段。学校特别表扬得舍己为人,我就这样加入了红小兵,但是还是没有最终离开画画。

镜头四:我和于红的第一次,起源于在后海她教我溜冰,湖面有的地方很薄,我和她拉扯着一起掉进了湖里。后来就顺着剧情烘干,点点点。那次我知道了我爸让于红把我们的孩子打掉,我出离的愤怒,我一定要离开这个家。和父亲大吵之后,我冲出了家门,父亲在后面追,我要逃出他的控制。还是在后海的湖面,他在后面一边追一边嘶喊,忽然,“咔嚓”一声,我回头一看,父亲掉进了冰窟窿了。冰层很薄,他大半个身体陷进去了,他口里呵出的热气分外显眼,好像越来越急促了。他没有让我去拉他,他嘴里说的是“你跑啊,你永远也跑不掉的”。他手扶的冰面也化了些,他身体又往下去了点。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李碧华的怪异小说,有那么一批小说是讲:儿子是来讨债的,前世你欠了他太多,今世他就投胎做你的儿子等你来偿还。脸颊留下一颗颗温热的、微咸的水样物体,我走到窟窿旁边,拉起了你。你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走了。我俩到底前世有什么天大的恩怨,为什么这辈子像是我还你,而不是你还我呢?难道我们下辈子,还是我做你的儿子?
==================================

 2 ) 记忆与失忆

既然是一部平民史诗,那就让我自私的象写日记一样的写影评吧

第一次看到张晓刚的画是在美院对面的地下室里。那个时候我的人生处于混乱之中,总在盲目的奔走,试图去抓住一切已逝的情感。
现在想来就如同另一个人在另一个次元里孤独又疯狂的奔跑,象一个完全和自己没有交集的陌生人。

今天看向日葵,勾起了我对过往自己的回忆。恍然间发觉,自己的生活不是线状的,而是象破碎的玻璃一样,片状的飞逝着。

而向日葵的故事,如此连贯。

作者的妙处在于,看似把笔力放在了整个故事的铺陈上,对中国式亲情问题深入讨论,但对每个细节的描述同样精道。以至于我在看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没触动的状态,整个故事,整个大背景,上一代和这一代,城市的变迁,爱情,艺术。


父亲时隔6年回到家里向阳不愿意叫他的样子

仿如我常年在外工作的爸爸回到家之后我的不适感。总觉得家里多了一个人。 可惜的是,一直忙碌的爸爸与日渐长大的我之间连吵架都没有。 日子在保持着尊重与距离中渐渐过去,之到我离开家上大学,继而出国。我想小姑娘拉着爸爸的手去逛公园的情节在我的故事里终就成为了一个不解的缺失。

地震后所有人在地震棚里做饭唱歌的样子

我想我确实对抗战到文革结束这40年有着一种情节。在我看来这是最激动人心的40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讲。有太多太多戏剧性的英雄故事,理想主义,人性折磨可以讲。全部都是最最深刻的。
他们吃饭唱歌的那哪怕一瞬间,我想那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国,又如同最初的嬉皮,群居的博爱。 当然,事实上是我这个理想主义者想多了。但是不可否认,在那个金钱还没有象如今这么肆无忌惮的说着唯我独尊的时代里,尚有这样一些瞬间能让人泪流满面

没写完~ 明天再接着写吧~

 3 ) 张扬的电影《向日葵》和前卫画家张晓刚

张扬的电影《向日葵》的海报和电影都采用了现代前卫艺术画家张晓刚的油画,让人看了过目难忘。电影是视觉,音乐和故事的综合,一部好的电影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故事,或者没有好的画面,光有音乐是没有用的。《向日葵》讲述了画家张向阳的个人成长故事以及他和父亲之见的感情,如果这部电影没有张晓刚的画作,电影的影响力就没有今天这么大。我觉得张晓刚的画对张杨这部电影的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代的艺术如果能被电影这么受老百姓欢迎的商业模式展示出来,从某种角度来讲,艺术的价值也算体现出来。 看过《向日葵》,我建议你去同时也去看看张晓刚的画,为现代中国艺术的领头军予以一些敬重。
 

 4 ) 《向日葵》·《昨天》·父亲

《向日葵》,不好看,但温暖。
之前对张杨的了解仅仅是那部《昨天》。成长史,怀旧,时代背景……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导演们集体拍起了这种片子,先是我们集体温习了一遍贾樟柯,然后有顾长卫的《孔雀》,王小帅的《青红》,再到了《向日葵》,难免审美疲劳。
的确非常平庸。
小向阳窥见久别重逢的父母做爱的一个桥段,烂俗之至。大喇叭里广播毛主席去世的场景,没来由的画蛇添足,似乎有讨好外国人之嫌。少年向阳在冰场对于红一见钟情,是否与某部电视剧有些相似。年老的父亲画即将拆迁的胡同的画面很滑稽,让我联想到《十分钟年华老去》的陈凯歌那段的某些场景……

不说了不说了,
非影评人,实在不必执着于这些。
真实是最尖锐的武器,这部电影可以无聊,但我们不会昏昏欲睡,父与子的挣扎,父辈的理想与我们的无法调和,是我们每个人走过的故事。
尽管孙海英演的父亲太符号化了一些。

想起张杨四年前拍的那部在滚圈里和赫赫有名的《昨天》。
脱去华丽颓废的摇滚外壳,真正深入的形象是贾宏声可爱的父亲。
几个场面永远忘不掉。
贾宏声让父亲去买Beatles的磁带,父亲记不住英文名字,于是偷进儿子的房间画下列侬的肖像,把店里封皮上有这个人的磁带全部买下。
为了不显得“土气”,父亲提着一口气穿上极瘦的牛仔裤和贾宏声出去散步,费劲地一步步往前挪,竭力掩饰撑开的拉链。
贾宏声出现幻觉,认为自己是列侬的儿子,打了父亲耳光,老父亲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非常可怕。
周围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在不同程度地瞧不起自己的父亲。
其实都懂得的啊,看到这样的电影,看到三毛《守望的天使》那样的文章,几乎会流出眼泪,但转回头就会忘记,斗争仍然继续。
我们太自私了。习惯于爱的理所当然的存在,不习惯付出。
即使你身处异乡,想念父亲,恐怕也仍然是像三毛的文字里写的那样,是“想念翅膀的好处”。
我们的老天使为我们的付出,无法用语言描述,
我们怎就不能牺牲一下,为老天使做些事情,
即便他不了解我们呢。

 5 ) 人人心中都有一棵向日葵

  我要说的是张扬的上一部电影《向日葵》,关于父子2代人之间的故事,很细腻普通的剧情结构,讲述生活中霸道强权的老子和倔强憎恨的儿子30多年的故事。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对60年代末70年代为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来说,很多都在这样所谓棍棒出人才的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在我看来,在成长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向日葵,都有他隐秘的痛苦和不为人所知的叹息。
 
  片中老子将这种蛮横的力量一直延续到儿子的成年期,幸运的是儿子在年轻的时候就可以很快成名,可以很快抚慰老人骄傲的心灵,蛮横的爱决定着儿子的人生,“你是我儿子,你就得听我的。”这种20年的霸道教育最终是个成功的实验,反之,要是不成功呢?这种幸运数字在我看来是很难成正比的。
 
  父母给了我们一扇门,然后就给关上了,我们得按他们的方式打开,你别无选择。
 
  2代人之间的沟通是那么不可逾越,而彼此无言的沉默,伤感就有此而生。憎恨的儿子理所当然的坚持着叛逆,这是他唯一的力量。固执的老子用了20年也没原谅曾经背叛过他的同事,人都是要面子的,这种面子有时很轻,有时很重,压抑到最后是生于死的告别时,一切才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老子当然有温情的一面,对猫那么好,因为猫听话,父母都喜欢听话的孩子。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寂寞,无处表达。坚持住着老房子,坚持着他的那一套思维逻辑,抵抗着迭起的高楼和时世的变化。接受或者拒绝,他也同样没有选择。
 
  老子最后的离开,是用另一种新的抗拒和无力的默认,“逃走”,是为了寻找答案吧。剑拔弩张的关系必须要缓和,出走后的双方都有反思,在我看来,最后,老子赢了,儿子终于心甘情愿的有了下一代。是最终的宿命么?靠时间的和解,人都要变化,都要有改变。这种爱,这种关系是永远都暖在心中,痛在心上的。
 
  感谢老子,用他的那种爱成就了儿子,要是能用更多点的尊重和鼓励的方式,他可能会培养个“毕加索”。感谢儿子,最终成为一个有爱的人,在晴朗的天空下,能更广博的看待未来。

 6 ) 悲观主义的向日葵

“时代”电影院是民营的,若一场次电影没人买票,该场次就要撤消,我抓住这个规律,伺候文艺片上映的时光出现在买票员的面前。这时候票房多为冷淡,我只消25元买一张票,就能把一个放映厅包下。领座员、放映员和打扫卫生的都为你一人服务。因为一场电影,大家有了明确而单纯的分工,相安无事,想到这些,我发出小人物的笑声。媒体工作的关系,“影都”、“民光”给我做了免费看片证,我却常自掏腰包,在“时代”看电影。那里没有暮气,厅大小妥当,座位适合我的身材,人少的时候我放肆地把腿搁上前排的椅背,这在“影都”做不到,前排总坐着一个无所事事、爱管闲事的胖领座员。她的股沟里似乎蕴藏不少故事,似乎又在等待故事的发生。我厌恶悬而未决的状况,不想和她照面。我知道这是理由,自私且偏执,为给自己一个交代,让自己下一次更自私更偏执。若看电影都不能由着性子,那有多悲哀?这一回我包场看张扬导演的《向日葵》。

第六代导演中,张元匠气、娄烨俗气、路学长土气、王小帅江湖气、贾樟柯匪气、刘冰鉴妖气、张扬的电影多点人气(这一路还有李玉、伍士贤、宁瀛)。就读中戏时,张扬和孟京辉一道玩实验戏剧,见过现代主义的世面,最后却走在现实主义的大道上。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在大陆公映,这在那代导演中实属罕见。处女作《爱情麻辣烫》,四篇都市男女的爱情故事,手法先锋,概念别致,短小精悍的文艺短片,带点酸甜夹点苦辣,片如其名,小成本制作,赢得喝彩一片。然而得了便宜的张扬,未捡起便宜。第二部电影《洗澡》起,父子矛盾成为张扬关注点。时代变迁、旧城改造,人心浑厚之气随立场动摇,内外变化的齿晤推进情节,水到渠成,父子相互理解,在精神上把酒言欢。第三部《昨天》,也不例外,虽然主人公选择了艺术青年的特例,采用纪录片的手法,貌似成长故事,但着力最多的还是父子矛盾。儿子任性妄为,自暴自弃,父亲吃了耳光,也要把儿子扶正。子不孝,父之过。东方人顺理成章的真实情感,西方人恐怕不能理解,要不理解得太书本化。第四部《向日葵》。干脆借父亲之口,提出“儿子生出来,好象专门和老子作对的”,电影更多自传色彩,打开心扉,老实讲故事,以情动人,暴力和暧昧的情节都充满了情感信服力,私人却有永恒的魅力。

《向日葵》一片中“我”的许多经历与我相似。到了学龄前我才见到从新疆返回父亲。叫父亲和认识到父亲的重要性都经漫长的过程。画画和读书一样也是被迫进行,父母坚持不读书就成不了人。叛逆心理在生活细节中爆破,久而久之成为现在自私自恋的个性。中学早恋。爱情是生活最大的动力。它因为被压制,而被我更加珍惜。父母偷看我情书,告到班主任,老师以正义的姿态扼杀人之常情。父母师长在集体意淫我纯洁的爱情后,大笑一通,即对我大加指责。狗屁!中国父母无视人*权。要不视儿女为珍宝要不视为草芥走狗。到了婚嫁年龄,父母苍老,着急地为儿女张罗婚恋大事,恨不得回到封建时代一切包办。中国的父母是世上最伟大的父母,他们把血汗化过水泥地板,为儿生为儿死为儿操劳一辈子,牺牲自己的健康,给儿女安顿一个家。中国的父母是世上最可悲的父母,从来不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知这样做称儿女的心愿么?两代之间矛盾四伏。可怕的是这样的关系基因般代代传递,不知何时突变。看完电影唏嘘不已,我在偌大的放映厅里难以抽身而去。

2005/10/25于宁波

 短评

结尾矫情

7分钟前
  • La Roca
  • 还行

这就是典型

9分钟前
  • 小红帽
  • 推荐

导演方面四平八稳,没什么问题;另外,演孙海英的老婆是不是一定要搞得像吕丽萍啊,这老家伙就没人治得住?

10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陳沖的表演很到位

14分钟前
  • 推荐

6/10。每阶段冲突后加一个和解小结,儿时冲突是占据宅院、占据母亲,宁愿挨打不洗裤屎甚至缝纫机、握鞭炮废手来争取个体独立,成年则与父辈安排家业产生冲突,震后树林喊爸爸和沉默看画展两段无需言语的内心感受真切感动,父亲跌入冰湖的温情理解则过于直白,推自行车去断墙处喂猫却落空的小细节点赞。

17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失忆与记忆:整体性反思

21分钟前
  • 傻瓜粥羊羊
  • 力荐

很尴尬又很动情,我爸为了和我抢电脑和我一起看完了这部电影。电影里孙海英递给长大的儿子一支烟,我爸当时问我“你也要一只吗”。

23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父子关系相当相当相当真实

25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坚挺的张扬

29分钟前
  • 一沐
  • 力荐

向阳。。。。。第6代里算很不错了

34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陈冲老年演的太差,化妆更是令人发指。孙海英很卖力,导演很投入,被雕琢的痕迹重了些,但我还是落泪了,也许不只是因为这个电影。最后的结局不像中国电影的风格,几个历史事件穿插的太过生硬,还有我想知道在澳洲播放的时候他们能不能理解假离婚和房子之间的关系啊

36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张扬的这部电影退步了。

40分钟前
  • 林愈静
  • 还行

很长的电影,感觉看完了就像看了一部电视剧,与我很有共鸣,映射血淋淋的现实,歌颂下一代生命的诞生,不朽的诗篇,只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中国人 才读得懂,中国,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强大呢?

43分钟前
  • fancybright
  • 力荐

那做了盛大的姿态来与众人看,却又处处显出器小来,逊于《洗澡》

45分钟前
  • 丝绒陨
  • 还行

父亲啊父亲

49分钟前
  • 搬砖少年
  • 力荐

60,70后的人能找到感觉。。。

52分钟前
  • leslieQ
  • 力荐

奇怪太多評論把這片子拿來比《孔雀》,比得了麽?硬傷沒有,明臭一堆。

54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那个爸爸。。。

56分钟前
  • kindsos
  • 推荐

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叫早早早,你为什么顶着草帽奔向垃圾场~

1小时前
  • Over5
  • 还行

这算不上禁片吧?还挺温情的。

1小时前
  • c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