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主演:内详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剧照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2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3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4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5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6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3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4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5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6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7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8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9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与死神斗争

最近在东方卫视看到了一部以紧急救护为题材的纪实真人秀节目《紧急救护120》。
初看医疗剧,大概是十年前《CODE BLUE》刚开播的时候,一晃十年,前阵子也才恶补完《CODE BLUE3》的大结局。一样是紧急救护的题材,日剧与真人纪实的不同之处是CB靠着直升机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急救工作,而后者则是在拥堵的上海街头开着救护车穿梭在医院和急救现场之间。
虽然一个是靠着剧本而另一个是现实生活,但其实他们想表达给观众的想法是共同的。就像CB里,蓝泽医生说:“成为急救医生后,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急救室里没有奇迹。突如其来的病痛,会毫不留情地袭击人类,恣意地改变人生轨迹。光凭爱和勇气,患者是无法苏醒的。技术,肾上腺素,才是医生的武器。第二件事,当面对病人的时候,每个医生都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不是每一次救援都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成功,不是每一个病人都一定会被救活。就像是医疗剧常见的基调,让人体会医学奇迹并不是总会发生的,但每个医生都是抱着把病人救回来的希望在做努力的。
《紧急救护120》第一集里就让观众直面了抢救失败的病人,家属悲恸的神情都叫人唏嘘不已。的确在现实中也是一样,每一次的急救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战胜死神。吴昕医生说,不能为了这一个病人就一直沮丧,如果一直沮丧下去的话,会影响对下一个病人的抢救质量。虽然他们这一行见惯了生死,但尽力抢救过后依然无力回天的病人也会在他们心里久久不能释怀。可他们也必须迅速调整心态,进入下一段的工作状态。这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他们的使命。
从CB这部剧让我们了解急救医疗,而《紧急救护120》更是让我们体会了人生百态和医护人员的不易。一面是从务实、冷静的科学态度出发,不允许掺杂任何情感的医学,一面是承载着日常的、无法一概而论的、丰富鲜活的病患。急救环境总是比医院内的治疗来得更艰难一些,谁也无法预估当下会直面的是怎样的状况,医生们所花费的精力相对也会更多。无论是运用直升机进行急救,或是救护车,都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抢救病患,同样这也少不了驾驶员对于环境路况的判断。只有相辅相成的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进行最好的治疗。
希望也能有更多的人能从这部急救医疗纪录片中体会急救员的不容易,同时也更加珍爱生命吧。

 2 ) It's A beautiful day to save lives.

特别爱看医疗剧的我,最开始是香港的《on call 36小时》,然后是西雅图的《实习医生格蕾》,最近是这部上海的纪录片。(毕竟国内的医疗剧普遍比较辣眼睛…)

与电视剧里男男女女的drama以及各种疑难杂症不同,这是一部记录院前抢救的纪录片。这部片子里没有特别复杂的病情和治疗手段,大多数时候都是病人心衰,停止呼吸一类,CPR出现的频率也高的不行。(所以你们做急救的真的好辛苦呀!第一次见到手上能流这么多汗的!)

本来觉得急救医生没有医院里的外科医生牛逼,现在觉得他们真的是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十项全能!吴昕小哥哥的五秒插管,强势扎针;姚医生发自内心的冷静与淡定从来不需要面部管理。他们真的很棒!

当然,还有驾驶员和担架员小哥哥们的专业性与在工作上的全心全意奉献都让我感动,同时也让我质疑他们的薪水与付出的精力的匹配程度。

本片让我最难受的是一位男士死在了妻子与儿子面前。这位男士一直以为自己是多喝了水才导致病发,一路抢救回来送到医院后,家人松了口气。(你看,我们总觉得到了医院就安全了)妻子去办入院手续了,这位男士像小孩子一样很愧疚地对儿子说,都怪我贪吃。儿子惊魂未定,难得一人面对着父亲,望着父亲,有些手足无措,但很想照顾好他。过了一会,妻子回到了男人身边,帮他擦汗。急救医生们也离开了。就在我也松了一口气,觉得:还好还好,总归抢救回来了,这一次过后,这对父子肯定更加学会了怎么表达爱;儿子也更加尽心照顾父亲的时候,男人身上的各种仪器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在救护车一路上都意识清醒的他突然陷入昏迷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抢救过程中,家属哭着下跪求人求天求地撕心裂肺的模样令我痛苦。说好的天伦之乐呢,说好的更加珍惜呢,再也没有机会了。病情无常,刹那间温馨的一家三口就成为子欲养亲不待,不知哪一句随意的话,哪一个随意的场景,成了他们之间的最后联系。好残忍。

我想,我这么感同身受也是源于我内心的恐惧吧。害怕有一天父母离去,害怕自己失去他们。都知道那一天会来,可是不敢想,不敢想。

最后,这个纪录片引发了我对中国老年人现状的深思。在片子里,有因为无人照顾深感寂寞天天打120的令人又好气又好笑又心疼的老人;有居住环境极其恶劣被亲人遗弃想放弃治疗的老人;有儿女都定居在国外,自己和保姆住的老人;有被儿女和妻子照顾的很好家中有完善医疗设备的老人;有家人无暇照料需要住养老院的老人;有住ICU一年的老人(姚医生的父亲 ☹️医者难自医);有家人精心照料可是自己受不了病痛折磨不想被抢救的老人;有年纪太大不适合手术(需要去康复医院)或者心态崩溃(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

老人,很多。幸运的老人很多,不幸的老人也很多。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伴侣、儿孙、兄弟姐妹、护工保姆、邻居、陌生人的照顾的。是该养儿防老,还是攒钱请护工/住养老院,又或是远亲不如近邻?希望我党能为老百姓们出台好的政策,让所有人都能老有所依。

最后的最后,作为一名从小看感动中国长大相当善良的孩子,我打算报名急救中心的培训班,希望自己在他人有难时有能力见义勇为。还想去当临终关怀的志愿者,但是目前还不太了解(>_<)

感谢所有救死扶伤的可爱的人们,下辈子我真的很想做医生!(说不定这辈子哪天脑热了就决定转行实现梦想了哈哈)

很喜欢Derek穿着白大褂,一边戴口罩一边笑着说it's a beautiful day to save lives. 真是元气满满呢~

 3 ) 生死时速~120救护的日与夜

前两天,朋友跟我聊天说起碰到一个做过120急救的快车司机,我激动地问她有没有听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因为那时我正巧看完一个在上海拍摄的、讲述120救护人员工作状况的纪实系列片。

生活中的讲述或许比纪录片来得更加真实,是的,她听到的确实很真实,真实的有些“哈丝丝”(上海话“害怕”):

前方高能,请注意避让!!

“半夜出车是家常便饭,经常看到断手断脚的,人被压扁的,因为要上前,很多事情不能不做,比如,如果手断掉了,要把手臂放到冷冻箱里冻起来,如果是人被压扁的话,还是要走过去,测一下心跳确定死亡......”

这几句话的杀伤力,绝对比看纪录片受到惊吓的总和还要多,要经历多少,才能让他如此平淡、不惊波澜地讲述这些画面需要打马赛克的种种经历?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是国内首部聚焦一线救护人员的纪实片,一辆车,一名驾驶员,一名急救员,一名急救医师,构成一支院前急救小组,在医务人员到来之前担负现场救护的任务,自然灾害现场、各类事故现场、重大活动现场等,几乎都有120急救或待命,纪录片精挑细选出上海市三组急救队伍,进行了一个夏天的跟踪拍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120对市民的救护,以及急救人员们的日常。

既然是精挑细选,那就按照惯例,先从颜值说起......

A组

网友都说像陈赫,瘦版的

你没看错,确实是姚明,不知道姚医生喜不喜欢打篮球?

A组吉祥物

B组

急救小天使,他诠释了什么叫做颜值和能力并存

没事爱撸猫的急性子大叔

爱嚼口香糖的淡定老司机

C组

最美女急救医生

C组颜值担当

默默奉献的急救员

上海拥有急救车800多辆,是目前全国配备数量最高的城市之一,但也要承担近2400万人的日常急救,平均每4万人拥有一辆急救车,全年急救业务总量约76.3万车次,上海一共有急救分站157个,换算一下,大约每个分站1天就有13.3次!!也就是说,每2小时不到就要出车1次!!

当病痛突然袭来,当绝望悄悄逼近

这群人将临危受命,争分夺秒,与生命赛跑

在市北医院除颤8次,需要马上转院到十院的一名病患,在救护车上忽然又室颤发作。

一边翻看病例一边用余光盯着监护仪的吴昕医生,立刻抄起机器除颤,心肌梗死化险为夷。

面对如此紧急的患者,120所能做的就是保证病人在转院路上的安全,以及尽快的送达目的医院救治。

同时,急救车已向呼叫中心通报了患者的情况,呼叫中心立即联络十院准备好除颤仪。

救护车在深夜的上海街头飞驰,车速表显示最高时速已达到了130,五公里的路程,仅用时3分40秒安全到达。

十院开通了绿色通道,患者被推入了导管室,立即进行了心脏介入手术,从而得到了最快速的治疗。

这是一场完美的配合,120的紧急救护和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环环相扣,赢得了更长的黄金救治时间。

要达到如此高效率的运作,就需要急救医生有高超的技术,以及团队的默契配合。

吴昕10秒插管成功

张星抬抱病人,抱起就走

三人轮番进行心肺复苏

B组堪称黄金组合,从技术上来讲,吴昕的能力+张星的体力+陆坚宗的速度,能力值MAX;从性格角度来说,急性子的张星,碰上总是很淡定的吴昕,再配上反差萌强烈的陆坚宗,好比一碗搭配得当的皮蛋瘦肉粥......各有互补,非常河蟹,他们也笑称自己为“铁三角”。

就是这样的铁三角,曾将心跳停止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背后是他们的耐心救助,和不计辛劳地全力付出。

在上海7月份的桑拿天,手套里的汗可以倒出水来。

除了这些,有时候还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急救、处理子女不肯前来的窘境......

到生活在垃圾堆里的病患

打了30多次电话,患者儿子却始终没有露面

“辛苦”是急救从业人员的关键词,然而在长期供需矛盾的情况下,急救中心常年超负荷运作,虽然能够理解患者的恐惧心理,但现实是,有很多非紧急患者,把救护车当出租车,把急救人员当抬抱工具,不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普通发热,但家属执意要从宝山送到中山医院

小姑娘脖子扭了也打120....

急救人员无法拒绝患者提出的要求,但救护车毕竟还是属于公共资源,怎样才能合理使用每个人4万分之一的急救资源,给真正需要的患者留出急救通道,成为机构甚至每个市民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针对大量非急救病人拨打120挤占急救资源的问题,上海在4月19日开通了一条“962120”康复出院热线,在医院获得救治后仍有行动不便的患者,要从医院回到家或前往养老院、敬老机构的,可以拨打该热线获取接送服务,目前开通电话预约的7个区为:杨浦、虹口、静安、黄埔、徐汇、长宁、普陀。其他区域出发也可以拨打该热线,只是还没有预约服务,只能当天拨打。此举只能稍稍缓解一些120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减少乱打急救电话的发生,而这个只能靠大家自觉。

然而另一方面,各家医院接收病患的范围不一,经常会发生120送到医院后,医院不接收的情况......

没有系安全带的小男孩撞到了眼睛,导致巩膜出血,120送到最近的泸定路儿童医院,医院判定是眼睛问题,拒收......

然鹅,九院只看眼睛,如果有其他问题,不收......

所以就演变成了在儿童医院做其他检查,确认没有其他外伤后,再转送到九院看眼睛。

这是陆坚宗他们经常会碰到的麻烦,在医院与医院之间来回折腾好几次,既耽误病人的救治时间,又给急救人员加重了不必要的体力负担。其实也是一种急救资源的极大浪费。

有时候让人觉得无奈,有时候却又让人哭笑不得......

独居老人每天打好几次120,早上刚把他送到医院,下午又再打,当老人回到家2小时后,姚明医生组又接到一个预报电话,结果到现场一看,换了个地方,还是他......

急救小组的内心也很绝望啊,可又拿他没有办法......

喜感的还有这一段:

患者阿婆居住在老式公房,木楼梯非常陡滑,抬抱的时候,急救小组几乎是坐着楼梯一步步挪下去,可能是害怕,阿婆的手紧紧抓住张亮的裤子......

危险的是你好么?

眼看裤子就要被扒掉了......张亮央求阿婆求放过

这场面充满了喜感,我嘎嘎地笑了很久......

在纪录片中,有很多素不相识的热心路人出手相助,他们用爱心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满满的人情味道。

他们可能是擦肩而过的上海阿姨

可能是认识不久,但一直跑前跑后的邻居大叔

也可能是来自远方的维吾尔族小伙

更或者是迅速让出生命通道的驾驶员们

可能我们早已习惯了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不闻不问,习惯了漠视,习惯了走开,习惯了叫不出对门邻居的名字,习惯了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很多人......

但,有时候生活还是会提醒你,那些最重要的东西,一直都在,默默温暖着你我。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会常常有奇迹发生。

在我短暂且贫乏的人生经历当中,打120叫救护车是我一直不会忘记的一段经历,患者家属需要在电话中说清楚患者病因与现状,安抚患者情绪,之后就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其实,等120的那段时间是最让家属感到害怕的,因为你除了等,什么也做不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而这段仿佛真空了似的时间,会前所未有的恐惧死神的到来。

我至今仍会记得,当120赶到的时候那种稍稍松了口气的感觉。

吴昕医生总说:救人是我的一份工作,救好了也是我应该做的,既然是院前急救的医生,就要把碰到的病人救好,只要做到自己问心无愧了,做到一个急救医生应该做的事情,那你就应该感到开心,感到幸福。

不管这人叫什么,多大年龄,来自哪里,救护你,把你平安送到医院的这个信念从一而终,始终没有改变过。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们需要,我们都在。

导演组希望通过此片,给予观众更多的关于120的认识,除了生与死之外,还有一些人世间的温暖,他们的情绪能通过每一个拍摄的故事而被大家看到,那些很温暖的东西、有爱的画面,会很深的留在你的脑子里。

很喜欢其中一位导演说的一段话:我们现在生活的每一天,哪怕是现在这个时刻,都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年轻的时刻,有时候生命很脆弱,有时候其实并不脆弱,希望观众能感受到生命的一种“坚韧”。

——END——

 4 ) 就酱紫

这个月切实的生活,成绩很好的大女孩👧突发抽搐,癫痫持续状态了~双胎之一的小宝腹盆腔脏器坏了,体外膜肺了~重症肌无力的呼吸机~~StevenJohnson的气胸~~血液病小孩鬼门关路过走回来的生命~~个个都是力气活~锻炼才是王道!!三人组三十分钟十五次胸外按压,服,敬你们是汉子!!!

实习医生格蕾也长大了

 5 ) 尊重白衣天使们

真实的医疗剧 大家喜欢是有原因的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健康中国”战略 医疗系统无疑是一场重头戏 由于工作原因 近些年来 我接触医疗工作人员比较多 他们的辛苦 面对患者的耐心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最起码我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耐心 所以 希望每一位患者及患者家属能够尊重我们的医疗工作者

 6 ) 生命时速

真心好看,这才是真实的医疗剧。没有狗血的剧情,没有谈不完的爱情,真实呈现医患直接的状况。急救中心的大夫不管接送病人,也要文武双全。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尤其急救中心只有有1个女孩子,但是她不比任何一个男医生差。为他们点赞。

还有我为啥喜欢看医疗类纪录片,或许是因为我奶奶的医生吧,一直很喜欢医生。

 短评

上海番茄台的医疗纪录片第三弹!好喜欢吴医生🙈

6分钟前
  • 橘子饼干
  • 力荐

太喜欢上海台这类职业纪录片了,没有太过分的综艺感,感觉真的融入进去了PS.上海120最近惹众怒了,但那个急救工作人员也真的是无可奈何啊,要怪也不能怪这些上前线的大白们呐。那个拒绝出借AED的大白,其实平日里和这部片中的各位一样可可爱爱努努力力。

11分钟前
  • 三月对我笑
  • 力荐

他们,是一群与死神赛跑的人!

12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国内没有行业剧那就来看这个吧 人物有了细节有了情绪有了 10秒插管的吴昕医生简直不动的ace!!!上海人那种实惠效率和苦中作乐都是我喜欢的!改成五星因为实在是太喜欢大B组了!肯定有很多素材不能播 才6集不够啊!

13分钟前
  • T.V.Zoe ி
  • 力荐

看到第三集,科普是很到位了。但感觉每一集差异不多,有种在培养某种形象的感觉,可这又不是电视剧,不够好。

16分钟前
  • 范文婧
  • 推荐

唯爱与生命不可辜负。

17分钟前
  • 许老师
  • 力荐

看了两集,急诊科肯定是忙碌辛苦的,但是在这里面,主看出中国城市老年人养老的现状,悲从中来。

18分钟前
  • 心洞渐盲
  • 推荐

番茄台继急诊室故事之后的医疗纪录片,太好看!专业又温情,帅炸!成就感荣誉感夹杂着无奈无力,还要保持冷静恪尽职守,太不容易了~第一次看国产有点看出来美剧的感觉,有几场我都泪目…… 相当感动了。除了旁白和医生接受采访,其余都是上海话。熟悉的街道,亲切的环境,本地特色大大的赞!

19分钟前
  • Qoo Milky
  • 力荐

纪录片比电视剧好看系列,国产剧真的可以屎了

22分钟前
  • 福禄寿喜锅
  • 力荐

看了第一集就觉得东方卫视的医疗纪录片可以说是很完美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太能体会第一集里面那个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最后没有被抢救过来的无奈。。为急救中心的每个人点赞。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医务工作者。

27分钟前
  • 霏霏霏霏狒狒肥
  • 力荐

是好看,可是再好看再伟大还是解决不了中国医师收入低的问题

29分钟前
  • 莫吉托
  • 力荐

紧急救命小姐姐点赞!

31分钟前
  • H.C.McTang
  • 力荐

片子真的拍的挺烂的,别人都是纪实当中小小的歌颂一下,你这,歌颂的过程中加一点点纪实,太尬了。医护人员很辛苦是没错,过分夸有点反感了。再有一个,镜头面前,人都会有表演成分的。

33分钟前
  • Яανeη
  • 还行

9分。你们是最棒的,你们真牛逼,你们真的都是人间天使。拓展了人间世第一季第2集内容。请那些不是太紧急的病患不要随意拨打120,也请不要占用紧急车道,给其他真正紧急的患者留些生存机会。

37分钟前
  • 瑶瑶
  • 力荐

东方卫视简直就是国内医疗纪录片的扛把子啊!!!!从《急诊室故事》到《生门》再到《紧急救护120》!!!

40分钟前
  • 宇宙在逃楊不悔
  • 推荐

为吴昕小哥哥打call

41分钟前
  • 🎹🎼🎻
  • 力荐

五天看完,表白吴昕医生!

42分钟前
  • Rachel
  • 力荐

一直很喜欢看医疗纪录片,很多急救的案子看得我很感动,感动于这些救护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但同样的,我很理解为什么国内的医护人员会有时候对人的态度不太好,任何情况都打120,太浪费资源了,就应该像美国救护车收钱一样,一趟2000美金,看你们还动不动随随便便叫!植入的广告太明显,有点瞎。

44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看得我眼泪狂飙 最喜欢吴医生

46分钟前
  • Supernova™
  • 力荐

医患关系是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很严肃的问题,医者仁心,救护车上这些与死神赛跑的医生们,他们才是社会上最美的人,这无关乎金钱权利地位,我们这个国家有必要为这些伟大的人提供更好的保障。

48分钟前
  • 花开有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