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

HD中字

主演:刘子枫,牟红,杨昆,孙飞虎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错位 剧照 NO.1错位 剧照 NO.2错位 剧照 NO.3错位 剧照 NO.4错位 剧照 NO.5错位 剧照 NO.6错位 剧照 NO.13错位 剧照 NO.14错位 剧照 NO.15错位 剧照 NO.16错位 剧照 NO.17错位 剧照 NO.18错位 剧照 NO.19错位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错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赵书信(刘子枫 饰)做了那么多年的工程师,总算被升职成为了局长,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等待着他的却是排山倒海般的各类文件和开不完的无聊会议,令他感到窒息。灵机一动之下,赵书信做了一个和他样貌一模一样的智能机器人,将自己不愿意参与的工作打发给这个机器人做,每一次,机器人都能出色的完成这些任务,没有被任何人察觉出破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的个性开始变得愈发张狂,它渐渐的渗入到了赵书信生活的角角落落中去,甚至开始企图插手主人的感情生活!察觉出异像的赵书信找到机器人和它谈判,要么唯命是从,要么就要被毁灭,面对这样的选择,机器人竟然发动了叛乱!幸运岛红色圩场继承之战第四季龙拳小子阻止比克拉姆:瑜伽、大师、性侵犯坦克逐梦奇迹救命毒夫那时的我们越冬的露易丝威尼斯疑魂盔甲弗拉门戈,弗拉门戈哥斯拉2:怪兽之王(原声版)大群第一季菁菁天龙八将奇人奇案法医追凶他们正年轻神奇的布兰登先生被夺走的我们信使2020替身1937北京时间2015暗杀教室女煞葛洛莉1980樱桃魔法凯利党鸟类人间超能赌霸2016留在身旁致命女人2022突然的新娘莫斯科陷落俄语帕丁顿熊英语御前法医大仵作2超能失控(粤语版)商业婚姻ー喜欢上了就离婚ー追随我舞步

 长篇影评

 1 ) 八十年代“非主流”电影

由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经有过一个极短暂的文化上的大开放,八十年代整体的电影水平整体来说是很高的。相比于之前意识形态单一的宏大叙事的电影,八十年代的电影在“新启蒙”的各种思潮的滋养中,也呈现了多种不同的样态,并企图颠覆和打破之前的电影里那种本身就代表一种意识形态的经典叙事。如果说我们关注最多的反思伤痕电影《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牧马人》还停留在透过文本叙事让观众沉浸到想象的世界中去的经典叙事,那么从那些今天还是中流砥柱的“第五代”导演的《黄土地》、《红高粱》开始,中国新电影一次又一次对叙事的神话进行了反叛。而如周晓文的《最后的疯狂》(1987)、《疯狂的代价》(1989),黄建新的《错位》(1986)、《黑炮事件》(1986),这几部相对较少出现在我们视野里“非主流”电影,则更是在叙事和商业价值及艺术性上进行过大胆探索的先锋。


(一)“新启蒙”的滋养
1984,这个奥威尔笔下可怕的集权世界,在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随着一批外国思想学术著作在中国的出版,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开始了。社会上流行着萨特的存在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荣格的心理分析,汤因比的历史文化。人道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1985年,在轰轰烈烈的批判否定过去十年后,中国人终于冷静下来,深深回到自己民族文化的根里,反省自己的集体无意识。文学界乃至文艺界于是开始了一场“寻根与反思”的热潮。这些思潮的涌动,文学的发展,都为当时的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滋养。
 
(二)对欧美电影有意识地模仿

1985年是相当有意思的一年,除了前面提到的“寻根”运动,在中国电影史上也可谓是相当关键的一年。自1979年的高峰值以后,中国电影的观众数量以年均6%的速度下降,电影市场不断萎缩。到了1985年跌至谷底,面临改革开放后国产电影市场的第一次危机 。(《美国类型电影观念中国化接受中的变异问题》,杨世真)
当然,危机自然也包含着转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电影更多的将眼光投向了发达的西方电影产业。1986年初,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与北京电影院联合招收的一批研究生提出要“重新认识好莱坞”,“要研究类型电影” “《电影创作》杂志1987年1月号、2月号连续展开关于中国电影危机与出路的讨论,表明了中国电影界强烈的危机感及寻求突围的迫切心情。”(《研究生专题讨论美国电影问题》,贺子壮,电影信息报,1986) 按照姚晓濛1988年写的《中国新电影:从意识形态的观点看》文章里的观点来看:
1985年是中国新电影运动的最高潮。相对于1984年的影片,1985年的新电影在总体上有了一种深化。它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首先,1985年的新电影相对于上一年的影片更加个性化,或者说风格化,这不仅表现为一种艺术上的个性化倾向,而且在意识形态上,更加突显了主人公与社会的隔膜,从而强化了主人公的孤独感。其次,1985年同时出现几部影片在叙事语法、叙事模型、反对传统语言秩序方面都比较具有一致性。可以说,新电影在1985年才形成一种真正的社会气势。

       中国电影人在危机中,有意识的模仿着欧美电影来寻求出路。周晓文的《疯狂的代价》和《最后的疯狂》都可以看出一些好莱坞元素,而黄建新的《黑炮事件》和《错位》则是从画面到配乐都有欧洲电影影响的痕迹。



(三) 错位与分裂

这部电影远远没有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关注。人们往往喜欢拿它和出自同一个导演之手但获誉更多的《黑炮事件》相比。两部电影里的男主人公都是同一个人。《黑炮事件》里的确对知识分子赵书信那种逆来顺受的形象刻画的更为细腻,对官僚对人性的压抑的批判也更为深刻。相比较《错位》里的故事比较简单。为了应付文山会海,赵书信做了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渐渐的,机器人越来越个性,越来越不听指挥了。终于有一天,他按下了红色的按钮。机器人顷刻被毁灭了。
然而,就此评断说《错位》比《黑炮事件》单薄,我认为这种批评背后所体现的审美趣味才更单薄。

赵书信为了逃避各种琐碎无意义的会议,造出了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来代替自己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并教会机器人一种“平行思维系统”:为了做喜欢的事,必须要得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种语境里潜藏着一种新启蒙思潮内在的分裂。“在新启蒙主义及“告别革命”的意识形态实践中,中国近现代历史被讲述为一种不断遭遇挫折的悲情叙述,以完成对现代化拯救的认同。与此同时,也造成80年代以来的官方说法存在着内在裂隙,即革命历史故事所负载的左翼政治实践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叙述成为相互冲突的表述。” (历史的创伤与和解——近期国产电影的文化功能,张慧瑜)于是,这种“平行思维系统”正是我们社会里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二元话语体系,一个人内在的分裂就出现了。今天毕姥爷事件,也可视作这种二元话语体系问题的一种延宕。
而机器人,做为一个复制人,无昔日的记忆,也无个人身份,只能生活在现在,是以一种破碎和分裂的状况存在于断裂的时间点上。机器人这个意向也象征着当时的人对身份、历史认同的焦虑。
如果将赵书信视为主体,机器人视为反主体,那么整个故事可视为主体对反主体的抗争,又伴随着主体对反主体的恐惧和膜拜。当机器人比赵书信更像人,更社会化,爱抽烟,爱看故事片,喜欢谈情说爱时,机器人不再只是一个好帮手了。赵书信感到失控,焦虑。对机器人说“我制造你不是为了让你发表议论,而是让你服从我的意志,否则,我宁肯毁掉你。”
在两个意志的较量中,主体和反主体两个动素被混同,使得观众始终难以认同主体而使其失效。这一点与传统经典叙事截然不同。

《错位》里的探索不止于叙述,在镜头语言上所使用的先锋的隐喻和符号,甚至已经有些后现代的味道。

影片里未来主义的场景布置,已经呈现出资本主义世界的样态了,看不到一点历史的痕迹。主人公有着强烈的孤独感。整部影片出现的人物极少,到是几次伴着鼓点的蒙太奇的镜头里出现的人体模特和雕塑,充满拟像与幻影。最精彩的要数梦境那段, 很魔性的老夫子坐在大漠里看电视。时间和空间在这里高度被概念化了。一个千年古老民族要实现的“现代化”,就放佛老夫子在沙漠里看电视一样有种奇异的荒诞感。老夫子那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谶语,简直是对一个时代的预告。
    

《错位》在题材,镜头语言上都进行一次了不起的尝试。想想差不多同时期香港和台湾如火如荼的新浪潮,会感慨我们是不是差点曾经也走出了自己的新浪潮。可惜在这之后,黄导不仅没有走的更远,反而退回去拥抱了主流宏大叙事。
今天,好多人喜欢带着现代性特有的那种 “过去等于落后”“明天会更好”的傲慢惊讶地说“即便放到今天来看也是好的”。这是一种现代人幼稚的乐天。当今这种平庸而琐碎的时代,哪个德国导演敢说自己的片子可以和《大都会》比肩。哪怕电影产业欣欣向荣的美国人也不敢断言说今天的电影比奥森威尔斯的时代进步了吧。

就像伍迪艾伦无比沉湎上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一样,我也一遍一遍的翻看这些八十年代的老电影,沉湎在那短暂的知识分子的春天里。

 2 ) 不要太贪心哦

说情节,真的是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但是——

这是80年代的作品哦,构图,配乐,立意都好酷哦

而且和解构爱情狂前后脚看,感觉非常不一样。

中国国情的脑洞和讽刺告诉我们,真的不要太贪心了!

最近情绪不稳定,其实也来自于贪心,一方面要自己调整呼吸接受事实,一方面有忐忑的侥幸心理……一切来自于贪心而已。

 3 ) 三十年了,中国还没一部超越它的科幻片!

科幻片一直是很受欢迎的一个类型片,可是华语影坛却很难找到一部拿得出手的科幻片。

前段时间,在豆瓣发现了一个豆列,叫做“中国科幻”,犹如发现武林秘籍一般,兴冲冲地打开,看了之后却只能说一句,什么鬼!

里面大多影片都很难称得上科幻片,甚至很难找到“科幻”这个类型标签,大多都是带点奇幻的性质,和科幻片没有半毛钱关系。其中大多数,都是你我很熟悉的一个类型,只有华语影坛才如此多见的一个类型,就是穿越!大话西游是很经典,但是有人会把这东西当做科幻片吗?

抛开这些,还有一小部分,依旧是一句话,什么鬼!

你看,王宝强主演诶!

不可思议


你再看,王晶大导演!

未来警察


港真,这些玩意,你会看吗?

即便是抛却这些,剩下的东西也基本是一个类型的,比如卫斯理系列,比如黑侠系列,再比如这部徐老怪参演的电影。

铁甲无敌玛利亚


这些片子,虽然带着科幻的标签,但其实都是披着科幻外衣的港式动作片而已。

以上华语科幻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幻”字上面下功夫,极尽幻想,却很难看到“科”字上让人信服的东西,少了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好意思叫科幻电影呢?

而在这个豆列里呢,有一部片子,能够真正称得上科幻片,而且非常精彩,看完让人五体投地,可是豆瓣上看过的人只有723人看过,这部电影叫做《错位》!

错位


首先说说这片子的导演黄建新,可能很多人不是太熟悉,但是要是说说他最近的片子,可能很多人都听过,那就是《建国大业》、《建党伟业》。

对,就是这两部很主旋律的片子,听到这是不是心里默默地鄙视了一番,如果这样,你就错了!

你看他这部作品,豆瓣9.1分,看似草根平淡的故事,却讲透了中国的官场和处世哲学。

背靠背,脸对脸


而更早的处女作《黑炮事件》,一个工程师丢了象棋中一个黑炮,发了封电报,却引来各种猜疑和调查,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讽刺了官场的方方面面,让人拍案叫绝!更牛逼的是,那是黄建新在广电那里修改十几次的产物,不服不行!

而今天说的这部《错位》,就是《黑炮事件》之后的一部作品,主角仍旧叫做赵书信,职位则从工程师,变成了赵局长。

赵局长的生活是这样子的:

办公室里写写字

无聊重复的写字


各种场合的大会

开会


会议后的应酬

喝酒


每天的生活机械重复,看起来轻松,时间久了就会厌倦,就像他每次去办公室的门,开了一个,还有一个又一个重复的门,让人压抑。



下班之后则是中国好员工,去做自己的工作,去研究自己的科学,这时候,他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比如研发机器人。

机器人


虽然是局长级别领导,但是黄建新抛却了我们常人眼中领导的标签,把他当做一个正常的都市人,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烦恼。

很多时候,会幻想有一个人能够代替自己去工作,去做那些不愿意做的事情,特别是工作中无聊的种种,自己去做喜欢的事情,能抛开无聊的工作,即便啥都不做,都是很幸福的。

而片子的赵局长,也有这种想法,他厌倦了没完没了的回忆和应酬,感觉人生虚度,希望能有人替代他,专门去开会,这样就可以省却一切烦恼。

而且更牛逼的是,赵局长经常研究机器人,真的研究成功了,做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的机器人,长得像、说话像、输入数据就能记得很多文件,最重要的是,机器人具有平行思维,能够做出独立性的思考,应对日常工作完全没问题。

这就是故事的开端,听上去很美,却埋藏着危险,因为机器人具有平行思维,会越来越有自己的个性,这种身份的错位,会在替代与反替代的过程中产生诸多的矛盾,而矛盾越多,意味着整个故事越精彩。

《错位》的故事从一开始的设定就很有意思,而在精彩的故事之后,也有黄建新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改革开放将把中国引到一个新的方向,而转型过程中,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是有所焦虑的,电影中赵局长的身份认同焦虑,也是当时社会、甚至时下都市人都要面对的。

《错位》的剧情不仅精彩好看,也富有深度,引人反思。

关于特效,影片的投资相对较少,所以黄建新一开始就从故事设定、到剧情发展,都运用自己的技巧,避免小成本的劣势,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和逻辑常识支持下,影片虽然没有一般科幻片的大场景,但是很多剧情依旧让人拜服,这是黄建新的牛逼之处。

最后就是影片的表演,刘子枫的表演非常出色,是很多华语科幻片无法比拟的。

《黑炮事件》中,刘子枫饰演的赵书信,一方面面对外国科学家,可以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另一方面面对体制内领导却又不得唯唯诺诺、忍气吞声,将中国传统官场知识分子的矛盾性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刘子枫对立角色


而《错位》中的赵书信,在延续前者性格同时,加入一个平担人的痛苦和孤独。同时,影片中的机器人也是刘子枫出演。影片的大多数剧情,都在赵书信和机器人之间展开,一定程度上来讲,影片就是刘子枫的独角戏,但是他却处理地非常到位,两个不同性格人物的特质,都被他演绎地入木三分,非常杰出的表演。

有人说,中国是永远拍不好科幻片的,主要是三个方面,剧情弱智、特效五毛、演员呆瓜。但是,《错位》站在了这种说法每个方面的对立面。

面对这样一部被忽视的佳作,你忍心错过吗?

本来原载微信公众号“腹诽者联盟”,有兴趣请搜索“FFZLM2015”.

 4 ) 今天你开会了吗?——国产电影里的沧海遗珠

“你们人类制定了许多规则,内心深处却只希望别人遵守。” 以梦为契机营造出了一场诡异而绚烂的光影。 原来1986年我们就拍出了这么一部国产科幻电影佳作,而且以现在的目光来看,这部《错位》是空前绝后的。在当时宽松的审查条件下,大量黑色讽刺电影得以出现,而执导该片的黄建新导演正是当时的先锋人物。 “我以您的身份在台上讲话,台下的人不愿意听,也得鼓掌。” 片中对于文山会海的讽刺批判放到现在也极具现实意义,而对于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也进行了极为深邃的探索。 可笑的是,三十多年后,我们也只拍出了一部像样的科幻作品——《流浪地球》,并且对比而言,也只是在特效上有了提升。

今天你开会了吗?

 5 ) FIFF27丨DAY4《错位》:“为了做喜欢做的事,不得不做不喜欢做的事”

第27届法罗岛电影节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错位》,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米米

政治的野心也没表现出来,对科技的反思也没说出来,披着科技的框架,啥都没玩出来

孟山

暗色霓虹流转鬼魅大胆,体制黑洞之强吸力如机器人也无法阻挡

dama.W

国内少见的后现代艺术装置主导,但是开头的进入方式选择是不是能更好啊,和后面叙事展开有点割裂。后面有一些方向选择明显可以更好,比如“我”和“制造的我”之间关系还可以往深处挖,制造多一点投射和反应。

Andrea

超前的概念,有力的批判,完美的构图。

一桶猫

非常先锋的软科幻 大胆的布景、打光、配色以及超现实的设定不仅呈现一种诡异感 更从多处细节上讽刺官僚体制 这不比两个多小时的流浪地球更值得看

Sanders03

后现代先锋的实验元素中牵扯对现实“文山会海”的控诉,伴随着朴素的软科幻观念,对未来概念性的大胆设想。本土化对开会的压力引申到科幻观念,大量和《2001太空漫游》《闪灵》如出一辙的场景设计,师承库布里克的色调让简短的文本爆发出可怖的梦魇,与德国表现主义相辅相成的恐怖谷效应和静物特写炉火纯青的运用,淡化对白的推进,用复杂的构图构造抽象的束缚,如同《大都会》般楼体间的压迫,从意象和具象映出“说归说,开归开”的无奈。对“智能人”这一简单意象的无限想象,个体意识和人机对立的朴素探讨,虽在剧作上相对简陋,但仍展示了中国科幻那一抹强大的野心和潜力。

消亡之人

极简的场景、建筑、服装设计使得本片具有了足够的未来感。然而实在难称优秀或独特。 剧情简单到了幼稚的地步,可能小学生科幻作文就能写出来这样一个机器人替身故事。 对官僚主义、智能人权或者其他应该反映想反映的一切东西都不过是浅尝辄止罢了。 年代是原因但不该是借口,哪怕是我的舅舅这样一部非科幻的故事片,也在场景设计上远胜本片。 其实依然惊叹于本片作为一部国产科幻电影,带给我的新奇感。但又因为再次感受到我国电影工业的长期大幅落后而难过。科幻、冒险、恐怖、悬疑等主流商业片类型好似从来都没有发展起来过,如果商业片都少了这么多支柱,工业何谈发展呢?

快乐王子

足够有意思。科幻的外壳下是政治讽刺的底子,开会本身没有意义,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还是有那么多会要开,因为开会从来都不是要讨论些什么,而是展示权力,仅仅如此就足够让他们痴迷,所以赵局长深恶痛绝的开会也未尝不是他自己铸就的。剧情简单到像小学生科幻作文,但这一部主要还是好在视听的设计,高饱和的红与纯白撞色、规律运动的物件、立体几何的呈现、模糊音乐和音效界限的电子乐...这些元素使得电影极具现代性,也足够有趣。其中有一个梦境赵局长在荒原了跋涉,最后遇到了欣赏迪斯科的古人,这时这种错位感才被拉满,看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化、国际流行文化的强烈割裂和错位,讽刺也不再仅仅对准了官僚,而是一种对文化本身的质疑和戏谑,感觉更妙了~ps.还很喜欢多扇玻璃门的设计,荒谬的同时滋生了恐惧

三色堇紫

黄建新导演长片首作,讨论人性弱点和人工智能的软科幻。鲜艳的色彩运用,魔幻的梦境宇宙,蕴含着暴力倾向的人体雕塑,拥有着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类自我意识的矛盾和斗争,一个无线重复的闭环,满满的讽刺意味,荒诞而怪异,所有的可怖经历到了最后原来只是一场噩梦,可笑至极。

伊菲吉妮娅

或许是大陆影史软科幻的绝响了,表现主义与惊悚政治寓言,人工智能的危机意识,梦境段落太牛逼了,红蓝光运用也是先锋骚气的不行。

FranzCamus

这个可是属于中国的第一代新浪潮电影啊 充满了科技感与光怪陆离感 氛围也十分压迫 台词犀利泼辣 难以想象这是一部80年代的作品。可惜此时的黄建新早已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黄建新了。

#FIFF27#第4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怀念那个年代

  我了个去,简直是魔幻现实主义有木有,还是80年代好啊,原来局长也可以没女人的,原来女秘书也可以对局长趾高气昂的,原来局长也是有烦恼的。。。

 短评

八十年代的妇联大会上女干部能吞云吐雾 二十一世纪日常生活中男艺人不能当众吸烟 别锤 没有半点女性不能抽烟的意思 对比阐述一下事实 真印证了片里说的 “你们人类真怪,给自己立了很多条文,却只希望别人遵守”

8分钟前
  • 盛kerr
  • 力荐

带炮进京惊动整台国家机器的黑色幽默后,在这个更极致化的后现代布景中(前现代的处境),是更超前的身份的焦虑,这恐怕只有80年代的保驾护航提供的优越空间才会造就如此“大跃进”似的构想。因为几乎从来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这样指明共产主义的意思就是科幻。『有在前的,将要在後。』这是说给黄建新的

9分钟前
  • 董肥樂
  • 力荐

如果当年能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中国电影能厉害到什么地步不敢想象,可惜,中国电影人却选了一条更容易获奖的道路。

14分钟前
  • 骑单车的女饼干
  • 力荐

说这是中国最好的科幻片,应该实至名归吧?!

1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做个机器人每天帮开会,果然很中国式科幻……本片可看作是《黑炮事件》的延续篇,刘子枫主演的角色还是叫赵书信,色彩方面对红色和白色的实验性使用依然很先锋

19分钟前
  • 阿德
  • 还行

微醺之中看黄建新《错位》(1986),几乎和《黑炮事件》同等先锋能量再次深感很多导演从80、90年代以来,一开始很会拍电影,不迎合别人,到00年代不会拍电影,开始试着迎合与改变,最后不会拍电影,坠入到重复和失语的窠臼,一片悲凉,这些人是宁瀛、黄建新、王小帅、张元……是什么变了,要写悼词么?

2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三十年前的软科幻,欧气十足(字面意义上的),简直怀疑黄建新本人就造了个开会机器人,然后现在已经被该机器人杀了埋了取而代之了

27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不是太认同一部分影迷吹捧八九十年代所谓开放的论调,的确这个时期的一部分电影光怪陆离,显得别具一格,但是总是怀念旧时代其实也显得很迂腐。黄建新自然是春秋笔法的高手,总是暗藏褒贬,这部电影利用一个脑洞将人与机器之间的错位和文山会海的官僚主义两个命题交叉探讨,在编剧层面还是挺考究的,视听展现方面也体现出不少独特的想象力,只是很多地方似乎过于赤裸裸,也过于追求一种形式感,反而显得不那么深刻了。而且豆瓣用户基于自身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更喜欢讽刺时政类的题材,更容易给出较好的评价吧。但我还是要承认这类片子是有点儿意思的,只是这部错位后面的发展其实几乎都在意料之中,没有太多的惊喜吧。

29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80年代神片,可惜XX转折断档了。很好奇黄建新从揶挪体制到后来的伟业系列是怎样的心路,为了不开会造个机器人,那时几部印象比较深的国产科幻这部算技术很好的了,比黑炮糙些但更先锋和独特,看片尾演职员的特效摄影应该有很多幕后故事期待回顾展讲讲吧,有几段镜头很牛,刘子枫分饰两角显实力。资料馆。

33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欧洲先锋派电影语言在国产片中的完美尝试。无论冷峻的节奏、现代感十足的布景及配色还是关于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都神似库布里克的《2001》。其中有穿插表现主义的梦境象征,还有结尾两人对峙的“港片式站位”都很难相信这是曾经大陆影片水准。导演最新的作品是《建党伟业》。他本人也“错位”了吗?

36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A-】这片真的,放在大陆电影里实在是过于“错位”的存在。充斥着压迫感的构图,游离的雾气和超现实的布景,精妙的转场剪辑,以及放纵的色彩搭配。单就美术风格来讲,简直完美师承库布里克,哪怕现在,也没几部大陆电影能在这方面向其逼近。那个时代的中国电影人,幼稚而又伟大。

40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赵书信:“人的生命有限,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机器人:“诶,不想干的事情你就不干嘛。”赵书信:“你不理解,不想干的事情我当然可以不干,可是这么一来,想干的事儿我也就干不成了。 ”

42分钟前
  • 江寒园
  • 推荐

被女秘书的女王气质迷倒

44分钟前
  • 雷宝珠
  • 推荐

对官僚主义的批判、黄建新式科幻打光、现实和梦境的对比、机器人意识的觉醒,这部片子题材之大胆,思维之超前,三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中国科幻电影可以超越它。如果当时真的按这样的路子拍下去,哪还有好莱坞科幻片什么事啊。PS:机器人意识中一定没有植入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有了这三定律,又会怎样,智能人的意识觉醒或许是迟早的事情。

48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黄建新同志如今真是错位了

50分钟前
  • 塔奇克马娜
  • 推荐

早期关于人工智能 梦境的经典科幻之作。暗含各种政治嘲讽,原来80年代才是中国电影的春天!

52分钟前
  • Alec
  • 推荐

《流浪地球》出现的前30年中国没有任何一部科幻片超过了这部《错位》。然而《流浪地球》只赢在了特效以和中国观众30年来没有看到过好的国产科幻。

57分钟前
  • 西柯
  • 力荐

拍出《错位/黑炮/背靠背》是黄建新的“知”。去拍《建国/建党伟业》是黄建新的“行”。黄建新不但没有错位,而且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希望黄建新早日当上广电总局局长兼党组书记

1小时前
  • 丁一
  • 推荐

可以说是没什么科幻精神的科幻片了,更多是社会讽刺寓言或小品,所以用不着拿机器人三定律之类的基础科幻法则去追究它。对开会的讽刺可真强,现在可不敢这么拍了。当代艺术的那种时代美感在这个片子里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构图、色彩、空间感都看得出精心的设计,尤其是走廊上层层的门非常有意思,太喜欢了,非常大胆。节奏一般,叙事不抓人,台词有点尬,不过放那个时代还成。同样是分身梗,成为对社会的极好讽刺,特效很棒,虽然大部分两人同框时会有一个明显的分隔物,但是做得也算是从视觉上无缝衔接了,这种电影魔术式的东西放现在看都非常有趣。

1小时前
  • U 兔
  • 推荐

2019192 天山。人性到底有多复杂呢?做局长的他是官僚体制内的身不由己者,而在与智能人的关系中他即化身独裁者。

1小时前
  • NeonBible
  • 还行